乌拉那拉氏付出一半家产与青年男儿上战场,求皇上准许永谦和六公主婚事的消息一传开,原先嘲笑乌拉那拉氏的满洲大族一改之前的口风,无不称赞那拉氏敢作敢当、有魄力。
因着大姨子惹出来笑话被不约而同地忽略,被人们渐渐淡忘,倒是四贝勒心疼姊妹与永谦之间友情感人的消息一经传开,就被人们口口相传。
丑闻传播快,但毕竟是不干净的事儿,多是背地讨论,而有情有义的好事人好事则不然,大家都是乐意说上两句的。何况,康熙为了一改因桃色新闻而口碑下降的皇室形象,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与外面物议沸腾相比,身处议论漩涡的四贝勒就淡定多了。果断退出众人视线,一门心思韬光养晦。
这次与皇阿玛过招,胤禛也多了几分与康熙相处的心得:有小心思老老实实承认,出了错就鼎力承担,办实事儿也要面子到位,见好就收也别藏着掖着。
六妹妹这事儿他得了好处,皇阿玛也得了好处,那就别瞎说自己一心为公,承认自己有私心也愿意承担结果。如今各方势力伸出橄榄枝就大大方方收下,能办的事儿就办,办不了的就不收。皇阿玛对自己背地扩大势力,不就睁只眼闭只眼吗?
当然,皇玛嬷那对自己不喜蒙古而不满的问题,自己也得解决就是。好在,宜修说了,男儿不该插手女人间的事儿,和女人打交道是福晋的职责,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既然如此,他就老老实实等婚宴后,看宜修如何行事,也瞧瞧福晋的深浅。
活了两辈子,宜修对皇太后的了解远胜这些皇家阿哥。太后是个老好人,长寿且是皇上明面上唯一的长辈,又不插手朝政,深得康熙敬重。作为一位长寿的皇室老祖宗,谁能得太后看重,谁在康熙朝就能屹立不倒,五阿哥胤祺就是如此。
太后一生既是悲剧也是喜剧。悲的是前半生不受丈夫看重,喜的是养子康熙格外孝顺。
她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蒙古与皇室,对着胤禛之前不支持满蒙联姻的话语,自然心中不太舒服,这与她支持纯慤、永谦的婚事并不矛盾。前者是她作为蒙古联姻象征的义务,后者是她身为祖母对孙子孙女的爱护。
对于这样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延续爱新觉罗氏与博尔济吉特氏的联姻。只要宜修请太后赐两个蒙古郡主给胤禛做庶福晋,必能转变太后对胤禛的看法——从大阿哥到九阿哥,这几个已然成婚的阿哥,后院都没有一个蒙古女人,且即将要娶蒙古郡主的十阿哥相当于被踢出继承人之列,就能看出康熙对蒙古势力的防备。
胤禛愿意迎蒙古郡主进后院,无疑是对满蒙联姻的有力支持与极大认可,甚至还能延续爱新觉罗氏与博尔济吉特氏的血脉,太后绝对双手双脚赞成。
宜修手握答案,自然不介意在胤禛面前大包大揽,彰显地位与价值的同时,用胤禛的后院办他的事儿,顺带还给自己在太后这位皇室老祖宗面前挣个贤良的名声,何乐不为呢!
不过,得是在她正式册封为四福晋后,才能有资格去太后面前演这场戏。在这之前,需得吊足胤禛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