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扬·索别斯基:波兰之狮与基督教的救星

当天上午,联军开始对土军发动进攻。索别斯基的战术安排非常巧妙,他利用地形优势,悄悄登上维也纳西边的卡伦贝格高地,居高临下,俯瞰战场。战斗一开始,联军便展开了猛烈的攻势,逐渐取得优势。到了下午4点,联军已经明显占据了上风。索别斯基见时机成熟,立即集结了近2万骑兵,其中包括3000名着名的波兰翼骑兵,发起了决定性的冲击。波兰翼骑兵以其独特的装备和战术,迅速冲散了土军的队形,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与此同时,维也纳守军也趁机杀出,卷入混战,进一步加剧了土军的混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役持续到傍晚,最终以奥斯曼帝国的彻底失败告终。联军在这场战斗中伤亡4500人,而奥斯曼人则死伤1.5万人,被俘5000人。维也纳之战不仅解救了这座城市,还彻底终结了奥斯曼帝国对西欧的入侵,扞卫了基督教世界的安全。

战后,恩斯特·吕迪格·冯伯爵兴高采烈地拥抱和亲吻了索别斯基,称其为“大救星”。索别斯基用波兰语谦恭地回答道:“Venimus. Vidimus. Deus vicit.”(大意为“我们来到,我们看到,胜利属于上帝”)。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的谦逊,也表达了对上帝的感激之情。

维也纳之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更是政治和精神上的巨大胜利。索别斯基的领导作用被广泛赞誉,他被誉为“基督教的救星”,成为波兰人民心中的英雄。这场胜利不仅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对欧洲的进一步侵略,还极大地提升了波兰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波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983年,波兰在政治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举行了“维也纳大捷”300周年的全国性纪念活动,以重振民族精神。

六、晚年混乱

尽管索别斯基在维也纳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他的晚年却充满了混乱和挫折。维也纳战后的几年里,索别斯基试图进一步扩大波兰的领土,特别是将巴尔干地区的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将波兰的领土延伸到黑海沿岸。然而,这些军事行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1684年至1691年间,索别斯基多次进攻摩尔多瓦,但收效甚微。在最后一次进攻中,他甚至险些被俘,这不仅暴露了波兰军队的局限性,也反映了索别斯基在军事策略上的某些不足。

索别斯基的军事行动常常受到波兰贵族和议会的牵制。波兰的贵族制度使得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贵族们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这种内部的分裂和矛盾,严重影响了索别斯基的军事行动和外交政策。此外,他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关系也逐渐恶化,这进一步削弱了波兰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波兰的传统劲敌俄罗斯表示愿意加入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下,索别斯基不得不与俄罗斯达成“永久和约”。根据1686年的《永久和约》,波兰确认了1667年《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中规定的领土变更,被迫永久放弃基辅和对俄罗斯的领土要求,并保证波境内东正教徒的信仰自由。尽管这一和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并未得到波兰议会的正式批准,这使得和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变得复杂。

在国内事务方面,索别斯基努力提高国王的地位,但波兰的贵族们依然相互争吵,政治局势异常动荡。索别斯基的长子雅各布为了继承王位而犯上作乱,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不稳定。这种内部的混乱和外部的压力,使波兰几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索别斯基的健康状况也在这一时期持续恶化。长期的军事征战和政治斗争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1696年6月17日,索别斯基因心脏病在维拉努夫宫逝世,享年66岁。他的去世标志着波兰立陶宛联邦一个时代的结束。1697年,萨克森选帝侯“强者”奥古斯特成功当选波兰国王,称奥古斯特二世,进一步改变了波兰的政治格局。

索别斯基家族在这一变局中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索别斯基的长子雅各布因争夺王位失败,家族成员被流放,财产被没收,一无所有。索别斯基的女儿不得不嫁给同样遭受厄运的斯图亚特家族,这一联姻象征着两个没落贵族家庭的联合,也反映了索别斯基家族在政治上的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