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答很直接,扩大产能啊。你看我这个产品多好啊,订单这么多呀,我不扩大产能完不成呀。所以他就理直气壮。”
“如果这时候,我给他们泼一瓢冷水。既然你的产销形势这么好,那你应该有足够的积累,用自己的资金去扩充产能,那你为什么还要来银行要求贷款呢?”
“这时候,他们就会拿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贷款的合理性和急迫性。每当这个时候,他们还会搬出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后台,来给银行施加压力。”
“大家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么好的企业,在这么好的机会窗口下,你不给他提供贷款不是傻吗?如果你还坚持不给,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可思议,是不是有什么个人要求没被满足?”
“而一般的行长,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是顶不住这么多压力的。因为不只是有外部的压力,内部也有同样的压力。贷款的职能部门,包括相关部门,他们也跟企业是同样的理由。”
“所以这时候,行长不点头都难。于是贷款批下去了,他的厂子规模扩大了。但是。他所说的那个风口,并没有持续很久。”
“因为它的产能扩充,规模的扩大,要有一个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风口已经过去了,机会之窗关闭了。而在这个时候,企业家就会发现,厂子建好了,规模扩大了,但是单子却少了。如果不说没了的话。”
“这跟他们当初的预期,是截然不同的。但是银行的贷款既然已经贷上了,那从贷款之初,利息也就算上了。这一部分临时膨胀的产能也好,规模也好,不但不能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要付出沉重的利息负担。”
“这就给本来还是欣欣向荣的企业,带来了向下的压力。如果企业本身的根基不够深厚,仅此一项,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上,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企业。就是因为在企业向好的时候,急于扩大产能而背负债务,拖了自己的后腿,从此一蹶不振,由盛转衰。这种教训是非常惨痛的。”
“事后再跟这些企业家聚首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悔之晚矣。具体到你们谈论的事情,单子多了,但你公司本身的科研能力,资源的支撑能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而还是原来的样子。”
“这时候,如果强行把你们团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几个项目,这就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如果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倒也有可能创造一个奇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