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需要时间,并且只能依靠地面步兵去做。
不去肃清威胁继续突进的后果就是被人撅腚眼,伊尔贡尝试用高强度火力和优势兵力攻下一片建筑群后,迅速前出打算继续突进的时候。
当区域之间开始交火时,后方就会出现拿着PKM和RPG火箭筒的阿克萨烈士旅成员,配合正面拖住伊尔贡的友军。
在一个区域短时间内,完成对这个区域伊尔贡武装组织兵力的包围。并投入大量的爆炸物、大量的机动兵力去组成单方面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
合围并在短时间内以杀伤复国主义实体武装有生力量为目标,高强度高烈度的消耗。
而当伊尔贡增援到来时,快速布置跪雷陷阱后撤离这个区域,等待下一次合围。
进了贝鲁特城区,复国主义实体完完全全没有想到如今的局面。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的局面。
在山地里,复国主义实体武装能吃总量百分之四十的伤亡而不会溃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贝鲁特城区后他们吃百分之二十的伤亡就会让前线部队崩溃。
小主,
山地中的危险是直观的,冲击阿克萨烈士旅的防守阵地。能比较清晰的知晓危险来自于何方,这种伤亡是能够接受的。
而进入贝鲁特城区后,一切都变了。
打着打着后方突然传来不是己方单位的武器声,然后四面八方都有敌人,自己只能战战兢兢的守在狭小的区域内祈祷增援。
这对于士气的打击非常之巨大。
阿克萨烈士旅的战士们在经营多年的贝鲁特城区地下,构筑了大量的地道工事。这些地道大部分仅能让一人通过,而且分成一个个区域并不联通。
当伊尔贡成员想要进入地道时,会被跪雷等大当量爆炸物炸上天。
当伊尔贡想要用火焰等手段去摧毁地道时,先不说是否有效。就算他们真的成功了,因为不联通的区域地道让他们无法一本万利的消除地道威胁。
就在阿克萨烈士旅和复国主义实体武装在贝鲁特绞肉的时候,主旨党的纳司鲁拉也开始进一步给比比施加压力。
每天都有不定时的火箭弹飞越定居点外围的堡垒群,砸到复国主义实体的生活区和经济区。
每一次火箭弹的落地,都被迫让生活在定居点里的人放弃手上一切工作,逃往防空洞躲避。
每一次都会让这些非战斗单位脱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迫进入防空洞中躲避。而这种让战火延烧到复国主义实体里的做法,正是纳司鲁拉想要看到的。
每个社会所能承受的压力是不一样的,那些生活富足娇生惯养的社会,和生存下去都已经非常困难的社会没有可比性。
当两个社会同时进入战时社会生态,那些富人想要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欲望要远比后者要大的多。
他们恰恰是不能够承受战争压力的社会,毕竟他们有能力过上富足生活就不会轻易拼命。
纳司鲁拉施加给他们的压力,会转化成对比比的压力。
特拉维夫再次开始有大规模的游行,口号到不像是之前那样极端。更多的是尽早结束战争状态,让自己能够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当然比比也料到了这点,他这次倒没有亲自过来。而是让媒体开始运转,民众需要的东西媒体能给予。
《肃清山区,赢!》
《逼近贝鲁特,赢!》
《进入贝鲁特,赢!》
媒体上只能看到复国主义实体的军事行动,只有小赢、中赢、大赢的区别。而对卡迪亚半岛抵抗之狐的描述,则是输输输。
依靠这些赢赢赢、输输输的报道让民众得到安抚。充分让战场的不到的东西,在舆论场上拿到。
比比很成功的让复国主义实体内的人,以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能够保护他们的安全。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出现任何不能够掩盖的军事失败后。赢赢赢会迅速变成输输输,速胜论和速败论的受众是同一批人。
舆论场在这种赢赢赢的环境下会迅速两极分化,只有赢赢赢和输输输两种结果容不下中间派一点点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