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像利亚姆跟我说的,他们在暗中对“卧底”展开调查,可是每次还没查多久,线索就莫名其妙被掐断了,而他们连谁干的都不知道。
于是他们改换策略,不再被动的追查线索,转而采取了主动排除。
利亚姆和杰德认为,“卧底”应该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没问题的,所以只要把没问题的都找出来,剩下的就是有问题的。
这是个大海捞针的笨办法,但肯定比被动的追查更有效率。
随后他们以利亚姆的调查小组为原始班底,开始对蜂巢基地的所有人进行试探。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第一轮、不会引起“卧底”警惕的简单试探后,他们将所有人分成了两类——可信的;可疑的。
可疑的人员暂且不管,他们又对可信的人员进一步试探,区分成了“可信”和“可信且可以合作”的两部分。
第二轮试探是在几个月前完成的,随后蜂巢基地接到辅助任务、也就是帮助刘晓星变得更像人。
当时杰德不知道刘晓星是什么,但他看出刘晓星在“测谎”方面的“天赋”,于是主动把这个辅助任务接了下来。
再之后,他们借着“辅助任务”的名义,用刘晓星对“可信且可以合作”的人员,进行了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试探。
在第三轮试探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在有意无意之间,发现了刘晓星“测谎”的破绽,而杰德出于绝对的谨慎,把这些抖机灵的全部划进“可疑”名单。
结果就是在这三轮极度严苛的试探过后,整个蜂巢基地只剩百十来个“可信且可以合作”的人。
在蜂巢基地的整体基数下,百十来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他们几乎遍布了所有部门,而且身份绝对干净——至少当时的杰德这样认为。
于是他们向这些人摊了牌、并以这百十来人为基础班底,开始对第二轮试探中、只是“可信”的人员,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深度试探。
“然后问题就出现了。”
杰德说到这皱起眉头,似乎至今还想不通:“第一阶段的第二轮只是简单试探,所以从概率来看,这里面应该存在可疑的人……”
“但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
我瞬间领会到他的想法,揉了揉太阳穴才继续道:“这次的重新试探里,你们连一个可疑的都没找到。”
杰德叹了口气算是默认:“拿到结果之后,我和利亚姆单独研究了一下,认为是‘可信但可以合作’的人里出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
“所以我们先把注意力放在了内部,提供了一些线索,让那一百多人进行调查,结果这次的调查异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