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山西来客

老者顿了顿,又问,“依你来推断,从介休至北塘,一个百姓要花费多少?”

黄班头为难道,“这可难说,若是吃喝住用都算上,一个人怎么也得五六两银子吧。小的也不懂,这么多银子,京畿买不到奴仆么?也不对啊,这些穷鬼哪里配去王府作奴仆。”

“是百姓!”

“是!是!小的说错话了,都是咱大明百姓。”

“那这些百姓要去哪里,做些什么,你可有问?”

“问了啊,不问那些乡里怎么能安心。”

“那张书办言说都要安排去往海外,去了之后就是开荒种地,一个成丁少说有三十亩地可分,三年免税,日后只收两成田赋,没有杂项,便劳役也没有。就同告示说的一句不差。”

“至于要去哪里,他也不知,只说是要等上边人消息。”

......

吃过饭,黄班头告辞离去,房中只剩两位老夫子久久无法言语。

“南皋,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邹元标幽幽叹息,“瀛王有大志,天下看似平静,实则风云诡谲。”

“我也是倍感忧虑。”赵南星神色凝重,“福王就藩但福党犹在,太子讲学迟迟不能成行,看来当今还是没有绝了念头。可如今我反而不以福王为意了,海里那位或许才是我大明的真正祸胎啊。”

“鹤亭,慎言!我等只看到皮表,还是不要轻易下定论为好。瀛王虽有大志,但并未在朝中培植势力,或许也是我们多虑了。”

“怎的是我多虑呢?如今实学俨然显学,着书充斥大江南北,便我家中也有几十册。”

“如今年轻士子,尤其出自寒门工商之家者,多有研习实学而弃本逐末的。你不会忘了,这实学是由谁来开创的吧?”

“瀛王殿下朝中或许无人,但地方呢?福建、广东大有其拥趸,便是京畿重地,南皋也看到了,来自南洋的玉蜀黍,百姓称其为瀛王米。”

“据说,每年秋收之后,附近州县都会挑选健勇前来北塘共襄盛会,名曰‘运动会’,奔跑、技击、蹴鞠、骑马、戏水......观赏之人常至上万。这竟也是瀛王殿下所创。”

小主,

“南皋,你再想一想,山西布政是哪个?”

邹元标眉头深深皱起,“南居益?难怪,难怪啊!此人曾为瀛王殿下侍讲,有如此多山西流民迁徙,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南星微微颔首。

“这位布政使大人可不简单,表面上不朋不党,但却在山西大力兴办书院,延请瀛州实学人士讲学,其老家渭南,学风更胜。”

“做同样事的,还有上海徐光启、温州赵士桢、歙县毕懋康、睢州袁可立、嘉定孙元化。”

“此外,南直隶焦宏、公安三袁、通州马经纶、黄梅汪可受等等,也对实学极尽推崇。”

“还有故去之李贽,其学说深受实学影响,也可以说是实学之代表,怪杰虽死,但其桃李遍天下,学问流传愈广,其势头猛如烈火。”

“欲控其人,必服其心。”赵南星面泛忧虑道,“南皋,瀛王少年早慧,种种作为看似匪夷所思,但却创下如此人望,长此以往,天下谁人还识得太子?”

“学问且放在一旁,就说这移民。你我是亦步亦趋,从真定府一路跟着来的,如此艰难之事,竟然当真被他做成了。从山西移民,便算一人八两银,到了北塘之后还要转去外海,又会有多少费用呢?”

“钱从哪来?人去了哪里?瀛王要做什么?”

“我听闻瀛王殿下在海上号令诸国,莫有人敢与之争锋,健卒劲勇又有多少?”

“不敢想,不敢想,我敢断言,今上一旦有事,天下必然有大变故!”

邹元标脸色不畅,眉头深锁,“鹤亭,你吓到我了。可你我已是一介布衣,又能做什么呢?”

“国本不可动摇,忠心国事又何在乎布衣?老夫要上疏,哪怕舍去这身皮肉,也要警醒陛下,警醒太子。我大明已经疲敝之极,再经不起动荡了啊。”

身处万里之外的朱老七哪里知道有两个老家伙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此刻的他,正在接见一位异域来使。

使者来自于末罗汉王国,也可称若开王国,总之是音译。在后世,它就是缅甸的一个邦,不过现在人家还是独立的,国力也还不错。

使者自然是来洽谈通商的,若开王国不大,但却大兴海贸,早前也有该国商人过往马六甲,只是没有正式缔结协议啥的。

而使者的另一个目的就很耐人寻味。

请求瀛州在该国首都妙乌同最大港口吉大设立商馆。

实话说,他们来错了地方,应该去锡兰找刘时敏,但来都来了,那就谈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