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热望

回档少年时 邓丁 4327 字 2个月前

王景山讲道:“现在云溪村的产业发展模式确实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头,‘合作社+公司+生产基地’和‘合作社+包销合同+农户散种’两套产业运营模式,放眼全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运转的也十分好,当然,我们做得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联盛集团,只要联盛集团发展好,云溪村股份制合作社就能有饭吃,这里面的农民就有饭吃。联盛集团出了问题,那云溪的这些产业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王景山说到这里,表情忽然有些忧虑。

他自然是听闻了近来发生在张云起和联盛集团上的一系列变故。然而他只是一个农业技术员,和云溪村的农民一样,集团的大事情只能干瞪眼看着。

从两个大型种养殖基地下来后,王景山领着还有些感慨不已的胡宪峋一行人赶往村文化中心停车的地方。

下一站,他们要去龙景园产业园区。

路上,他们经过了一大片农田。

距离清明节还有一天,在蒙蒙春雨中,农人们戴着草帽,正在大田里抡看胳膊抛撒化肥。而在北面一大块平坦的尚未耕作的农地里,胡宪峋看到了好多挖掘机在肥沃的农田里挖泥毁农田和铲田埂。

胡宪峋皱着眉说:“这是在做什么?”

这时候恰好有一个头带草帽背着锄头的青壮汉子经过,听到胡宪峋的疑问,应了一声:“老人家,这你就不清白了吧,咱们云溪村已经放弃东家三厘地,西家两分田的散种方式了,我们要把田埂全部打掉,全部归拢一起,通电通水通路,打造‘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农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宪峋笑道:“这个提法新鲜。”

旁边的王景山讲道:“老人家,这是咱们董事长提的设想。”

胡宪峋问:“哪个董事长?什么设想?”

青壮汉子叹了一声,闷声闷气地说:“张云起呀,我们村走出去的娃娃。”

胡宪峋问道:“他是什么一个设想?”

王景山扶了扶眼睛,说道:“按照董事长的讲法,70年代小岗村提出了‘包干到户’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全国农民的生产力,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包干到户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难免会出现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化的情况。二来呢,土地细碎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可能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高质量的发展,当下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农业生产不能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一些大型的农机具和新的增产技术措施无法推广,集体劳动协作力的发挥确实受到了大限制。”

王景山继续讲道:“咱们董事长给的办法是,跟县里申请在云溪做试点,我也不太能听得懂,大概的意思是要把集体土地分成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咱们的村集体所有,承包权归农民,经营权也是农民的,但是村集体合作社已经和村里农民统一签署发包协议,把全村和附近村庄的农地全部收储上来,龙湾镇镇政府和合作社花了大价钱对农地进行集中整治,董事长对整治后的农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高标准农田!这个高标准农田的特点就是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

胡宪峋点了点头:“设想不错。”

王景山又说道:“高标准农田建好后,再给到合作社100%控股的华丰农业来经营,建成的高标农田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最核心的是产量提升很惊人,也不怕洪涝灾害了,这可以进一步压缩了联盛集团的原料成本,而农民们的收益也自然更大了。”

胡宪峋喜怒不形于色,但这时候却页忍不住赞叹了起来:“你们的那个年轻董事长,在农业上确实很有想法。”

“那是的。”那个青壮汉子抽着烟棒说:“云起那个娃娃讲,现在国家正在迎来大发展,农业也要跟上,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经济没出头之日,农民永远吃不饱穿不暖,一定要想方设法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现在咱们云溪村这样的新法子,才是出路。咱们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前头哩!”

说到这里,青壮汉子却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哎”了一声:“可是好人没好报呐,真搞不懂,什么狗日的世道!”

青壮汉子把烟棒卷入脚底板踩灭,招呼也不打,扛着锄头离开了,在绵绵春雨中,他那高大的身躯里仿佛憋着一股难言的闷气。

******

胡宪峋一行人走走逛逛看看,很快就来到了村文化中心外面的停车场,坐上小轿车,直接前往龙景园农业产业园区。

龙景园农业产业园的总负责人是牛奋,但不在,很久没来了,负责接待的是联盛集团产业园区经管事业部的副总经理唐代华。

在一片热火朝天中,唐代华带领着胡宪峋一行人参观了生产车间、罐装车间、食品车间和冷冻车间等区域,也品尝了研制的各式各样的新研制的特色产品。

在李季林的规划下,现在龙景园农业产业园已经不仅仅是做罐头系列产品,他们的产品线已经涵盖了面制品、豆制品、卤制品、魔芋制品、蔬菜制品四大类几十种产品,看的胡宪峋一行人眼花缭乱,大概花了三个多小时,才把整个园区逛完。

接近下午四点,他们才回转云溪。

坐在车上,整日整夜操劳着公务的胡宪峋有些疲倦地合上了眼睛,但他那头发斑白的大脑里却始终是清醒的,一直在高速运转。

他忍不住回想着这两天在江川所目睹的画面,杂草丛生的时代商业巷和污染现象极其恶劣严峻的金坪矿区让他心情沉重,被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烧成断壁残垣的红星电子厂和那个被大火烧的面目全非的拾荒老太太声泪俱下的控诉,更令他震惊和心绞痛!

云溪这片小山窝里崭新的农村面貌和充满新想法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却是令他有了一些欣慰,有了一些心潮澎湃,也不由自主地就和他掌管下的整个湘南广大的农村地区联系在了一起。

以前,这个老人总是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说,在70年代末就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了,农民手里头都有了自己的地,而且为自己营务庄稼,没几个农民会做旧时代的懒汉,可是在湘南广大的农村地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一年四季在山里挣命劳动,从来也没有亏过土地,可到头来却常常是两手空空,仍然穷得叮当响,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农民的日子,难道就要永远这样穷下去?这世事难道就不能有个改变?

胡宪峋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是一言一语能够解释清白的,但他要想的是如何突破这些原因,让湘南农村地区千千万万的农民至少有一口饱饭吃,有一件暖衣穿!

小主,

在这个山窝中的小村庄里,这个老人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是呀!这个小村庄已经赶在了时代的前头,抛下了别的地区还当做宝贝一样大作宣传文章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而在坚持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天才般创造了“三权分置”的土地改革理念和高标农田与产业园区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太厉害了!

这个新设想着实是叫人钦佩。

胡宪峋睁开了眼睛,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他忽然很想见见那个创造了“江川模式”和“云溪经验”的少年人。

想着这些,轿车还在乡间马路上驰骋。

龙景园农业产业园区距离云溪村并不遥远,十分钟不到的车程。这几日来胡宪峋沉重的心情,也因为来到云溪村而好上不少,他静静地观赏着窗外的美丽春色。

然而,小轿车转过一个小山包后,接近村口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颗大槐树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堵在村口处。

等到轿车靠近时,人群围拢了上来,把车堵的进不了半寸也退不了半分。

轿车内的人不免紧张了起来,车外人群怕是有上千之众,他们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但联想到车里老人的身份,大家都感觉到事态的严峻!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上的便衣保卫人员掏出了手机,正要打电话,却被胡宪峋伸手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