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道

回档少年时 邓丁 2213 字 2个月前

张云起打量长联的时候,江汝勤的目光盯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八个字有些出神了。在明亮的月光下,清俊山色与古朴厚重的门庭,衬得这个老人矮小的身影竟有些格外的儒雅。

两人只是稍作停留,过了会儿,张云起跟着江汝勤穿过岳麓书院二门,来到专祀至圣先师孔子的文庙。

在古代,岳麓书院拥有跟官办学宫一样独立完整的文庙,在全国书院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湖湘文化是“道南正脉”,承孔孟之道而不息,源洙泗之水而长流,而岳麓书院的文庙凝聚了圣贤先哲在湖湘大地上留下的深邃哲思与厚重期许。

在月色下,张云起举目望去,在那一张张千古绝对和古朴碑拓上,有“才与福难兼,地因人始重”的思辨,有“但到半途须努力,要登绝顶莫辞劳”的豪情,还有“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的中国式浪漫。

再次稍作停留,张云起跟着江汝勤来到岳麓书院最核心的讲堂,老人停下脚步,张云起看见讲堂的墙壁上嵌了很多碑刻,如《岳麓书院学规》、《读经六法》、《读史六法》。而讲堂最醒目之处,置放着八百多年前的老院长张栻所撰的《岳麓书院记》。

江汝勤终于开口,问道:“你看过《岳麓书院记》吗?”

张云起摇头:“没有。”

江汝勤扭头望向张云起,随后又收回了目光,说道:“作为湘大的校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是教育?”

张云起没有作声。

白发苍苍的老人像是自言自语:“其实早在八百年前,这一点我们的老院长张栻就已经说的很透彻了,他在《岳麓书院记》里提到,书院不是群居闲谈之地,不是为了栽培科举利禄之徒,不是为了学习言语文辞之华巧,这里最重要的使命是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八百年来,岳麓书院也一直在努力地践行着这一教育理念。”江汝勤负手走到拓碑前,慢慢说道:“朱张意气,船山烛火,曾左烈业,毛蔡风神。晚清之中国,我们的湖湘士子如井喷潮涌,代不乏人,在近代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中的大多数精英,都是从你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楚材’,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以传道而济斯民。”

小主,

说到这里,江汝勤扭头望向张云起,问道:“你知道我今天单独把你带到这里,意味着什么吗?”

张云起微微躬身道:“老师。”

江汝勤说道:“我不会责怪你打架,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是懦夫。我也不想跟你讲什么大道理,今天我想告诉你的话,从逸夫楼、图书馆、东方红广场、生物楼一直到这所书院,你看到的景象已经用无声的语言和你说完了。”

“谢谢老师。”张云起点头。

“院以山名,山以院兴;人因道立,道因人传。你以后随时可以来这里,你以后在这所学校拥有迟到旷课早退挂科的权力,你以后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找我,但你不要忘记你是这所千年学府的学生,不要忘记你在那篇《湘南经济构想》里传递出来的少年意气,不要忘记你现在站立的这块土地所蕴涵的精神:以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传道而济斯民!”

说到这里,江汝勤抬头看向了讲堂上古朴的碑拓,说道:“如果你愿意,今晚你也可以在这里听听风吹枫林的声音。”

说完,他负着手转身离开。

张云起默默地看着远去的老人,那矮瘦的身躯渐渐消逝在四野里,四野是层林尽染的岳麓,是辽阔无垠的灿烂星河。

星河之下,有老人的声音飘扬:“巍巍中华,大风泱泱。薪火相传,日月经天。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

ps:月票你不投我不投,你们敬爱么邓丁大大何时能出头?

读者老爷们,说点认真的,我知道你们希望我一天更新上万字,问题是谁不愿意多码点字呢?那对我来说都是稿费!但我绝对不会为了数量降低质量。就单凭这一章的文字水准,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写出来的。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