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勒蒙·赫伯特!”
“仅此而已。”
“赫伯特!我诅咒你!”
埃德蒙德的头颅滚落在地。断颈处喷涌出白色的血液。在这不真实的场景中,菲勒蒙和亚瑟平静地旁观着。
“你说的没错。”菲勒蒙说道,“克劳利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宇宙。”
“这还不是结束。”
滚落在地的头颅说道。
“我是永恒的夜。”
断颈处,植物的枝条破肉而出,迅速生长,很快就触及了地下室低矮的天花板。枝条上长满了绿叶和白色的花朵,生机勃勃。
“即使是几百,几千年之后。”
生死轮回在瞬间完成。花朵凋谢,像雪花一样飘落,取而代之的是一颗颗如同绞死之人般鲜红的果实。
那是一棵茂盛的菩提树。
“我们会再见面的。”
菲勒蒙从梦中醒来。窗户是红色的。他不知道,外面的太阳是正在升起,还是正在落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超级风暴,席卷伦敦!”
《伦敦人》报二版上的标题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它不仅直观地概括了人们的感受,而且作为一个罕见的表达方式,它很快成为了2月13日日落到14日日出之间所有事件的代名词。
人们将其视为一场灾难,而非单一事件。
一夜之间,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了73人,伦敦消防队的四艘蒸汽船被毁,一辆未在任何机构注册的非法列车在城郊脱轨……即使是相关的事件,每一个都规模罕见。
虽然在伦敦,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事故并不罕见,但这次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有死者都是被蓄意谋杀的,而且受害者大多是伦敦商界的巨头或冉冉升起的新星,因此其影响远非以往的事故可比。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事件也让作家们大伤脑筋,因为现有的任何词汇都无法准确地描述这次事件的冲击。谋杀,袭击……一个作家在翻阅满是灰尘的词典后,终于在一份旧报纸上找到了答案。
一个用来描述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法国大革命——的古老词汇,被重新挖掘出来。
恐怖……恐怖……!
“从昨天开始……”
菲勒蒙猛地一惊,手中的报纸被他揉成一团。玛丽也被吓了一跳,手中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
“你怎么了?”
“没,没什么。”
幸好菲勒蒙成功地掩饰了过去,玛丽没有再追问。
“所以,怎么了?”
“街上很乱。”
“是吗?我没怎么注意。”
菲勒蒙故作轻松地说道。一直待在家里的玛丽,还不知道外面的情况。等玛丽走远后,菲勒蒙重新摊开报纸。
……2月13日午夜之后的事件疑点重重。
那辆装饰豪华的列车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名流乘坐?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在伦敦的地下墓穴、矿井等地下设施中同时引爆的大量炸药的来源和目的是什么……?
然而,最大的疑问,也是最根本的疑问是:凶手是谁?他的动机是什么?各种猜测层出不穷,最终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是单独作案,还是团伙作案?
在小范围内,人们普遍认为是单独作案。所有现场都有一致性:尸体上的伤口位置和形状相同,使用的子弹口径也一致。最重要的是,所有现场的右脚印都比左脚印更深。
相比之下,支持团伙作案的逻辑更加清晰: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犯下这么多罪行。对于作案手法的相似性,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长期受训于同一机构的团伙,甚至幻想这是一个图谋颠覆国家的非法组织。
在激烈的争论中,他们逐渐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妥协点。毕竟,当晚的凶手并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所以调查逐渐描绘出了一个人物的轮廓。
菲勒蒙面前有两条路。
是乖乖地等待逮捕,还是负隅顽抗?前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他不可能像那些潇洒的侦探一样主动自首。
他也不能一直逃避下去。
“玛丽,我……”
菲勒蒙刚开口——
叮铃铃。门铃声打断了他的话。
两人目光相遇。菲勒蒙看着玛丽,问道:
“有人要来吗?”
“没有。”玛丽结结巴巴地反问道,“你问我?”
也对。菲勒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