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真龙大典

宋濂一身儒雅的文士打扮,神采奕奕地走在书房与文人之间。

他面前是一摞摞古籍,书卷的香气在他的鼻间萦绕,仿佛在召唤着他心中的理想。

作为《真龙大典》的主要编纂者之一,宋濂深知这部巨着的重要性,其中不仅蕴藏着历朝历代文化的精华,更是历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与结晶。

而在他身后,解缙和于谦两位才子正紧密地协作着。

解缙的笔锋犹如游刃有余的刀,挥洒自如。

而于谦则以其严谨的学识在一旁诠释着道理,两人间的默契如同琴瑟和鸣,相辅相成,推动着浩浩荡荡的编纂事业。

随着秦川对《真龙大典》的重视,数以千计的文人纷纷响应号召,踊跃参与到这项宏大的工作中。

他们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汇集而来。

文人们埋头苦干,或奋笔疾书,或翻阅典籍,似乎时间的流逝在此刻都变得缓慢。

不仅是在誊抄文字,更是在承载着历史的洪流,在述说着华夏文明的光辉。

当墨迹在纸上留下深邃的痕迹时,他们心中都明白,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

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为了传承千年文化的根脉。

于谦向周围的文人挥手示意,继续道:“我们既为皇命所召,更应以此为荣。当我们完成《真龙大典》的誊抄,便是为我大武的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添砖加瓦...不知道用什么词了,觉得这个很合适。)

在一旁的文人们纷纷点头,脸上流露出坚定的神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这部伟大着作在历史长河中的重大意义。

虽然工作艰辛,但心中怀揣着理想与荣耀,使得大家携手共进。

“只要我们**协力,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传世之卷。”宋濂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目光投向那些在古籍中努力工作的文人。

在书房的另一侧,解缙与几位年轻的文人围坐在一起。

桌上堆满了书卷和墨水,窗外的阳光透过纸窗洒落下来,为这片专注的天地增添了几分温暖。

他们在解缙的引导下,就一些字句的撰写与修订展开讨论。

“这个字用在这里似乎不够贴切。”一位年轻的学子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我们或许可以换成‘盛’,它能更好地表达那种丰富的情感。”

(先皇庙号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