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朝会

逐道长生 李独霜 1100 字 1个月前

这种情景之下,却是不好提出来。

正为难之时,位于前方右侧第三列当中有人横跨一步,站将出来,并高举牙笏,振声吐言:

“启禀官家,我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当真可喜可贺,此诚为官家与陈相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的成果,臣敬贺之!”说罢就带头一拜,此举带动了大部分的官员再次施礼。而位于左首的连正卿愣了一下,旋即黑着脸跟着下拜,其身后的枢密院诸臣方才跟着行动。

李独霜定睛一看,却是参知政事范廷枢,

不愧是位于宰执之列的高官,只一句话就将大部分本是只属于枢密院的功劳归因为官家与陈相的运筹帷幄,这种对时机的把握以及精准找到切入点的本事确实让人望尘莫及。

至于效果如何,只看言笑晏晏的官家就知道了。

“国家之政,向来不在于报喜不报忧,臣曾公琪有本上奏!”

一道沉肃清洌的声音横穿出来,不仅使得火热的大庆殿骤然冷却下来,其犀利的话语更是将范廷枢的脸激得通红,却碍于程序未能反驳。李独霜抬眼望去,却是左侧第三列的签枢密院事的曾公琪举起牙笏站了出来,于文武两列之中昂首挺立。

官家慢慢收起了笑容,“唔”了一声作为过渡,出于对宰执重臣的尊重,随即抬手请曾公琪讲来。

“受官家信赖,臣掌全国军械已有数年,然而自绥远之战、青州之战以及广顺州之战,我大宋储备军械已十去七八。。。。。”曾公琪开始介绍目前军械的现状,以及遇到了的一些问题。

受此影响,一些精熟于实务的大臣开始陆续站出来指出各项问题,并各自提出了解决办法与建议,希求得到官家与宰执的批准。

场面顿时又显得凝重了起来。

“近来,汴京地下势力当中出现了一个叫“正气堂”的组织,除了确实惩处和清除了一些无赖与泼才之外,近日竟谋害了一名朝廷命官。据说其武力甚高,传闻先天高手当中的“渔夫”亦是折在了他们手中,我开封府无力捉拿,还请官家与诸公商议一番,对于这种新冒出来的秘密组织,还望商议个章程出来。”

轮到待制重臣,辖制汴京区域的开封府尹发言时,却是出人意料地抛出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