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帮扶那个孩子,并非为了报答。”
扶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蒙恬拱手称诺,随即告退。
马车中。
扶苏恭敬的道:“夫子,不知晚辈这样做,算是合格了吗?”
“嗯,不错,相当合格。”
许尚较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
他缓声解释道:“小儒生,帮扶培养一个孩子,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带在身边,亦或者安排到自己的府邸等等。”
“但这两种情况,却都直接沾染了因果,容易变成自我情感的牵绊。”
“而你方才帮助那个六岁孩童,连自己的名讳都没留下,言之无需报恩,也就避免了背负他人之命运。”
小主,
“你只是今天做了件好事,已经令你眼下的精神状态获得了满足。”
“这就够了……已然是初步做到了不沾因果,按规律办事,非常好。”
……
后世有人资助大学生。
当那个大学生成才毕业以后。
部分资助人便会直接删除大学生的一切联系方式,以及信息。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你亲自下场,无比共情的帮助一个人……
这就等于参与了他人的命运。
也变相的背负了他人的命运。
往往最终结果,并不会多么好。
大恩如大仇。
此生难报之。
最后那个大学生若是不知恩图报,你就很容易把自己变得怨念横生!
何必呢?
假设你从一开始资助的打算,便是为了对方的报答……
那这就相当于一场投资。
投资从来都是有风险的。
而非慈善资助……
若只是单纯的做好事。
不沾因果,点到即止,克制住自身多余的共情心理。
方才是一个通透的人。
“多谢夫子指点,晚辈这半年按照夫子的引导,进步飞快。”
扶苏垂首道:“如果放在过往,晚辈大概率会把那个流民孩子,带到府中培养……”
扶苏过去的共情心理,确实太强了。
毫无分寸的做好事。
最后只会让自己非常心累!
当你的负面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比如总是做好事被欺骗,当好人被辜负……
很可能你就会跳到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谁做好事谁煞笔!
我从今以后将会无恶不作!
“正所谓善恶一念间。”
许尚淡然的道:“做任何事情,重在贵己,只有当你自身心境越发平稳,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长,更远。”
“因此,儒家提出了中庸,道家提出忘情,兵家奉以无情……”
“至善即至恶,此乃古之至理也。”
……
许尚通过助人一事。
着重的剖析了小儒生过往的共情心理,以及强烈的同理心等等。
扶苏表示……
他依据夫子的点拨,再回头去看半年前的自己。
他立马就能认识到……
曾经的自己,真的很呆。
太呆了。
现在他明显感觉自己变通透聪慧了。
最起码对于很多事情,他能够做到干净利落了。
好心办坏事。
以后他会全力避免。
旁侧。
华阳太后感觉这次夫子的点拨之言,与她在宫中教导扶苏的话语,还挺相像的。
说白了。
其实就是两句话概述。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你必须得看的开,才能真正拥有豁达的心境。
华阳太后管理三宫六院。
蒙武简拔先登子嗣。
王翦视美妾如同花花草草。
皆是这个道理。
至于王贲的奇诡,以及李信的刚猛,则都是极致的术,不属于道的范畴。
有句老话说得好。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华阳太后轻启红唇:“感觉夫子的教导,更像是道家之忘情。”
“哈哈哈,让秦夫人见笑了。”
许尚勾起嘴角:“古今道理,本质上都是一通百通的,诸子思想,多有相融,君子和而不同嘛。”
儒家崇尚中庸,道家出世忘情,兵家杀伐无情。
许尚更欣赏的其实是中庸之道。
因为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现实中。
有太多时候。
我们太左了不行,太右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