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刘隅从宫殿出来后,刘隅就一直待在府中,没有外出。
刘协把他敕封为吴王之后,一群汉室忠臣都到他府上前来祝贺,都被刘隅婉言谢绝。
直到这一日,蔡邕来到府外求见。
面对这样一个大儒,刘隅不敢托大,他让人将蔡邕请了进来。
刘隅见到蔡邕正要行礼,却急忙被蔡邕拉住。
“皇叔平定各路诸侯,功盖千古,如今更是被陛下封为吴王,老夫何德何能,敢受皇叔一拜,昭姬,速速前来拜见刘皇叔。”
门外走进一人,正是蔡邕之女,蔡昭姬。
不过在刘隅心目中,还是更希望称呼她为蔡文姬。
两人一齐向刘隅行礼。
刘隅拉着蔡邕笑道:“蔡公乃当时文坛宗主,身兼天下之望,当年在我初入雒阳城时,被董卓所疑,当时可是多亏了蔡公相助,才逃得性命,此中恩情,一日不敢忘啊!”
说完,招呼两人坐下。
蔡邕摆摆手,有些惭愧。
“以皇叔的智谋,就算没有老夫多言,董卓也不能伤害到皇叔,倒是老夫的性命,是皇叔用计从牢中救出的。
如果没有皇叔相救,老夫早已经成了冢中枯骨,那还能坐在此处,与皇叔侃侃而谈。”
刘隅还想谦虚几句,此时蔡文姬笑道:“两位都是当世俊才,就不必再此互相恭维了。”
刘隅呵呵大笑,对此表示赞同。
“蔡公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蔡邕挥手示意,命人将几筐书籍,抬了进来。
“我在教导陛下空余之时,日夜修史,终于完成了这部史作,正好让皇叔来指教一番。”
看着蔡邕真诚的目光,刘隅心中暗自着急。
“蔡公之才,当世无双,你所编纂的史书,必然无可挑剔,我才疏学浅,哪敢给蔡公指教?
如今朝中文臣宿儒不少,蔡公这份心血,当让这些人来查看,才能品出其中三味。”
这番话,倒真不是刘隅谦虚,自古史书,本就苦涩难懂,枯燥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