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贾瑀述说,永正皇帝顿时豪气冲天,说道:“贾爱卿,那你这次北上就开始对凶奴的打击吧。”
贾瑀面色凝重,连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当前局势尚有诸多不利因素。国家刚刚历经多次叛乱的冲击,战火纷飞之下,许多地方一片狼藉,百姓流离失所,生产停滞不前,经济更是遭受重创。而且,又接连遭遇几次天灾,旱涝无常,粮食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言。如此一来,国库空虚,财政吃紧,短时间内实在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军费和物资来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呀。”
永正皇帝皱了皱眉头,质疑道:“竟如此严重?那依爱卿之见,当如何是好?”
贾瑀紧接着说:“陛下,确实如此啊。就拿江南地区来说,去年的洪涝灾害致使大片农田被淹,无数百姓失去家园,至今仍有许多灾民流离失所,只能靠官府的救济勉强度日。而北方的一些州县,前年的旱灾使得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食不果腹,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陛下啊,这些情况切不可忽视,若强行开战,只怕民生会更加艰难。当下应以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为重,切不可贸然兴兵呀。”
永正皇帝听后,沉默片刻,又问:“那军事方面呢?难道我朝军队也无法应对凶奴?”
贾瑀赶忙回答:“陛下,军事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之前的平叛之战,虽然最终成功镇压了叛乱,但我军损失惨重。许多经验丰富的将领和英勇的士兵血洒疆场,新招募的士兵又缺乏实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兵器盔甲的损耗严重,库存的粮草也所剩无几。陛下,如今的军队状况,实在难以支撑大规模作战。贸然与凶奴开战,胜负难料,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啊。”
永正皇帝微微皱眉,面露不悦之色,说道:“朕的军队何时如此不堪一击了?”
贾瑀再次进言:“陛下,臣深知您欲除凶奴之心急切,但还望您能三思啊。此刻贸然出兵,只怕会让局势更加恶化。我们当务之急应是整顿内政,惩治贪腐,稳定民心才是。”
永正皇帝不耐烦地说:“朕等不了那么久,凶奴在边境如此张狂,朕怎能坐视不管?朕的颜面何存?”
贾瑀着急地说:“陛下,即便面对如此困境,臣也定当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首先,我们可以在国内实行一些安抚政策,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农耕,尽快恢复生产,充实国库。其次,对于军队,加强训练,提升士气,优化装备。再者,设法从其他渠道获取物资和军费支持,比如寻求富商的资助,或者与他国进行一定的贸易合作。陛下,切不可因一时意气,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还请您能权衡利弊,从长计议。如今应以修养生息为主,待国力强盛,再图征讨凶奴。”
永正皇帝听到此处,猛地一拍龙案,站起身来,目光中燃烧着怒火与决绝,大声说道:“贾瑀,朕意已决!纵使国内困难重重,那又如何?朕身为天子,岂容凶奴在边境如此张狂!朕的威严何在?朕不能容忍他们在边境肆意烧杀抢掠,让我朝百姓受苦。哪怕倾尽国力,也要将其击退,扬我朝国威!朕不管付出何种代价,都要让凶奴知道,犯我朝者,虽远必诛!”
贾瑀连忙跪地叩首,急切说道:“陛下,臣斗胆恳请您再斟酌一番。若此时执意出兵,国内恐生大乱,后果不堪设想啊!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为重,莫要冲动行事。”
永正皇帝怒目圆睁,指着贾瑀厉声道:“贾瑀,朕心意已决,此战必打!若你再百般阻挠,朕即刻更换主帅,另选能将为朕出征!”
贾瑀心知如今绝不能触怒永正皇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息怒,微臣绝无此意。微臣深知凶奴实力雄厚,难以轻易取胜。微臣并不是说不打击凶奴,而是认为应当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一开始就进行决战。”
永正皇帝听了贾瑀的解释,神色稍稍缓和了一些,说道:“贾瑀,朕知你一片忠心。但朕实在无法容忍凶奴长期以来的侵扰,若不给予其沉重打击,我朝威严何存?不过,你所言也有几分道理,那你且说说,这循序渐进之策当如何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