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夕阳西下,一支黄巾部队向着大营缓缓行进而来,他们浑身浴血,满载而归。
颜良的首级被装在漆盘里,呈现到张宁的面前。
虽然张宁见了太多的死人,但颜良脸上残留的恐惧和不甘还是让她觉得有些五味杂陈。
这表情,与那些冤死的百姓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人曾经是做下这些事的罪魁祸首。
颜良一死,皇甫嵩手下就少了一员大将,军力也少了许多。
在河北这地界上,黄巾军的优势再也无人可以抵挡,只要消灭了皇甫嵩,就可以控制整个黄河北岸,与大汉分庭抗礼。
然后只要在等上一段时间,刘宏一死,董卓入京,谁还会管她张宁在河北做什么?
那些个“大汉忠臣”们,眼中只装得下那尊龙座。
胜利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轻松,让以前一直在刀尖上跳舞的张宁多少有些激动。
“此番斩颜良,对亏诸位将军武勇,军师妙算,还望诸位再接再厉,助宁克成大业,开拓黄天之世。”
张宁言罢,命人向众将送上早就准备好的赏赐,毕竟革命不是靠的空口说白话,也得要真材实料来稳固人心。
得了奖赏,众人皆是面色欣喜的收下,并对张宁表示感谢。
反倒是徐晃有些不知所措,他是被张宁的仁义所折服的,因此推辞道:“圣女所赐过于丰厚,晃微末之功,安敢受此大礼。”
还有不爱钱的?
张宁有些好奇起来,突然又想起历史上徐晃的事迹。
这人确实是良将,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
而且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
这种忠厚的品质在后世几乎难觅,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典范。
不过张宁奖赏也不光是表彰功绩,更有别的深意。
她郑重其事的规劝道:“公明何必推辞,我黄巾义军替天行道,严禁劫掠民财。
可若不论功行赏,将士们又如何遵守军纪?进而军心尽失。
公明收下赏赐,是为我义军替天行道而收,严明军纪而收,维护军心而收。”
张宁这番话说的不可谓不漂亮,不收就是给替天行道的路上添堵。
徐晃听了自然也无法在做推辞,更不敢不收,军队不劫掠,也不是口头上说说,必须得有别的地方填补才行。
一旁的白雀和司马懿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张宁。
白雀的眼中带着赞赏,更有几分敬畏,像是在瞻仰一位君主。
而司马懿的眼中更多的是若有所思,仿佛明白了什么。
张宁并不在意这些人如何看待她,不过收拢人心方面,一个大方的主上,至少比一个小气的主上得人心的多。
至少在后世的时候,她也见识过因为老板太过小气,公司差点倒闭的事。
论功行赏之后,张宁一面派人休整,一面自己亲自出营,前往伤兵营中安抚军心。
“儁乂将军,伤势如何了?”
张合躺在床榻上,与颜良一战,消耗了他不少的气力。
突然听到女声,他连忙就要坐起,却又被一只小手轻轻按住。
“儁乂将军受了伤,该是好好休息才是,这些繁文俗礼,伤好了再说。”
张宁面上微微有些歉意,事实上,她让张合去挡颜良,也是想测试一下对方会不会为了自己拼命。
如果像历史上那般只为自己的性命着想,她倒是有些不太敢用了。
在关键战役上,将领的心不稳将是一个大隐患。
不过所幸的是,张合也不是那种只会投机取巧的人,同样是胸怀一股热血。
“多谢圣女。”张合抿了抿嘴,道了声谢。
张宁点了点头,似乎在思考什么,半晌后,轻声出言:
“今日一战,多亏儁乂将军拖住颜良,又损耗了他的气力。
徐晃与韩当两位将军在得以成功偷营,袭杀颜良,从今日起,儁乂将军便是我黄巾军中第五位大帅!”
张合突然瞪大了眼睛,明显是愣了一下。
第五位大帅?
这说明,自己已经成为了圣女的嫡系将领,未来日后的地位将不可估量。
想他在汉军中九死一生,立下无数战功,却只是当一个小小的司马。
不想张宁竟然如此看重自己。
张合突然觉得有些荒诞,偌大一个大汉朝廷,气度竟然还不如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娃。
可笑,真是可笑。
自己真是枉活了二十多载。
“好了,儁乂将军好好歇息,宁会派人护送你们回山寨,望将军养好伤,日后共图大业。”
张宁起身,双手轻轻抱拳,然后侧身离开营帐,去看望其他的伤兵。
数日后,黄巾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韩当带领,护送张合等受伤的将士回山。
另一路张宁亲自统军,换上了颜良麾下的汉军甲胄,由徐晃穿上颜良的盔甲,进发中山国,救援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