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着电话听着对方清晰可辨的呼吸,他想说些什么可一时之间又不知从何处开口,僵持一会也只好默默挂了电话。
他以为回来之后一切也就真的结束了,没想到罗慧敏会给他上演了这一出,此时他的心里矛盾至极,不知道是该感谢还是应该抱怨对方。
他理解罗慧敏的行为,无非是想为自己成名造势。可他真的不需要,今天戒毒所来人就能说明成名之后有很多麻烦会接踵而至。
有时候虚荣心作祟他也渴望过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杨老那样的人物,出门有警卫护身,一句话说出应者如潮。。。。。。
可冷静后自问是否真想过那样生活时,他又给出了否定答案。他很清楚自己不是老师,所以杨老的生活并不适合他。
后续几天果然有麻烦找上门来,有媒体找到医馆想要对他采访。
张三的应对也极为简单,报道中的人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重名而已,而且他也从没有参与过什么戒毒实验。
先后应付了几批记者,这件事也就慢慢冷了下去。这种事情在国外可能会有持续热度,在国内并不会引起多大反响。
国情不同,认知也就会有很大区别,其中细节只能慢慢品味。相比娱乐圈的各种热点新闻,港岛的这篇报道水花都算不上。
之后胡教授又联系了他,直言受单所长所托想请他去戒毒所做几次教学治疗。
张三奇怪戒毒所居然能够联系到胡教授,但还是婉言谢绝了对方,不是不尊重胡教授,实在是他知道一旦有了开始这种事情就会源源不断。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他讨厌看到那些人不人鬼不鬼的存在,那些人会让他从生理上就能生出一种厌烦。
当初在港岛如果不是因为对罗慧敏莫名其妙的有了好感,他也不可能坚持把实验进行下去。
更何况华莱尔即将来京,有点时间他更愿意陪伴这位老朋友。
华莱尔也看到了转载的那篇报道,电话里他调侃张三,“亲爱的张,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和你展开深度合作吗?
我想他们会很愿意出高价从我这里获得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