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笔记也可留青史,血海又传波澜来

道果 战袍染血 1608 字 2个月前

两种说法看似相同,内里的逻辑却迥异,虽都体现了对沼人的警惕,但一个是说要用武力彻底压服对方,然后施展教化;而另外一个,则是先真心教化,但不可放松警惕,若是出现不好的苗头,当辅之以武力。

两种说法,真要到了具体施行的时候,自然是千差万别,可偏偏沼人如今安稳,献表明籍的诚心归顺,诸事不见骚乱,根本没有让邱言验证的机会,这一句也就慢慢成了悬案。

类似的语句还有不少。

甚至在很多年之后,邱言的言行成为近似传说的那个时代,对他这本笔记的研究和争论,都没有停止过。

说起来,想理顺逻辑,倒也简单,直问邱言即可,可这种私人性质的东西,邱言若不公之于众,旁人贸然询问、求书,就显唐突,于礼不合,如果手记流传青史,那还要在史书上留下褒贬难辨的名声。

邱言偏偏对此缄默,并不置喙,最终就造成了偏差的诞生。

这还只是剑南官场,待得笔记真正流传,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不少隐意也被挖掘出来,有人发现,里面包括了不少新法痕迹。

很快,就有不少变法派的新党官员开始研究笔记,从中深受启发。

要知道,邱言的兵制革新,本就不是简单的更换军械、改革行伍制度,而是涉及到了钱粮与财源、管理与整理、监管与奖惩,这些推而广之,就展现了他的理财思想。

大瑞变法,变来变去,根本还是要充盈国库,有了钱粮,朝廷的腰杆才能挺直,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其实,之前王甫变法,诸多新政,虽惠及不少市民、农民,但只是附带,真正的关键,还是让国库重新有钱了,有继续积累钱财的希望,只是北疆一仗,消耗不小,几乎将变法以来的积累消耗一空,正因如此,王甫才会偏向于主和,并因此渐渐失去圣眷,最终失去了变法权柄。

小主,

而今,皇帝李坤没有因王甫的离去,就停止变法,变法的核心目标,同样也没有变化,还是积累钱粮,但眼下的新党,经过几年的经营,中间又经历了两次科举,大肆提拔人才,其队伍人数,和从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在高位上还有欠缺,但涉及到具体的实缺、实权的位置,人数还有不少,已然是一大势力,触角遍及方方面面。

这些人,慢慢的,也开始关心起邱言的动向,因为他们从兵制革新中看出,未来的邱言,很有可能被委以重任,出面主持变法,至少也会与此有关。

随着南疆局势越来越好,北疆的部族混乱,也在运用邱言的安置之策后逐渐好转,皇帝也不时提起邱言在南疆的兵制之政,每每称赞,有时又对北军的不少将领出言斥责,论及军中弊政。

凡此种种,让政治嗅觉敏锐的人开始意识到,邱言的回归不可避免,而且他这一归,带来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回朝,而是要掀起一场风浪!

此时,离邱言离京,已经三年多了,在大瑞的中枢,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人兴起,有人罢黜,兴衰变迁,难以尽述。除了最顶尖的几个位置,其他职位、部委,早就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很多人已忘记了邱言当初在京城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