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书低头思考,并未立即回应。机电二和607所有得人则显得十分紧张,毕竟问题出在他们的设备上。
试训基地领导犹豫道:“新机配新弹确实有风险,上次我们用歼8b试射阿斯派德导弹时就遭遇了三发全失的情况,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阴影。”
意识到提议可能不被看好,许宁找来一块小黑板,边写边解释刚才的分析。
最后,他强调:“歼8c装备了更先进的1471g型雷达,更重要的是,改进后的涡喷14发动机能支持36千瓦的电力供应,是歼8d的三倍!
充足的电能是歼8c能够胜任此次任务的关键原因。”
这两句话似乎打动了大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知书沉思片刻后点头同意:“即使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再来一次剩弹节,不必太过担心。”
“剩弹节”是对未能成功测试而带弹返回的轻描淡写。
“那就让歼8c试试吧。”
随着决定作出,基地又忙碌起来。技术人员需将之前为19号机所做的适配工作重新应用于停在一旁的05号原型机。
特别是针对歼8c上的1471g脉冲多普勒雷达,它与旧型号的单脉冲雷达相比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需要分别调试雷达与连续波照射器的兼容性。
第二天下午三点,在601所和14所等团队的紧密合作下,歼8c的第五架原型机终于在夜幕中完成了靶试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并装载了两枚测试弹准备起飞。
试飞任务再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冯林。
这是首次靶试,为了确保安全,预定发射距离定在了10到15公里之间,目标是两架常规hb170b亚音速无人靶机。
这类靶机配备有角反射器,具有较大的雷达截面积,容易被雷达捕捉,飞行高度和速度都在对空武器的有效攻击范围内,非常适合用于训练和测试的基础环节。
尽管项目总工程师许宁觉得用歼8c配合霹雳11导弹对付这种靶机有些过于强大。
但他也明白任何测试都应从简单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不能一开始就挑战超音速实体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