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皇帝要变法

朱祁钰很愿意成立一个专门的内阁,就像是参议院一样。让一群经年老宦组成一个谘议群体为皇帝提供意见,确认各部门官员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是否合适,形成实际上的审核制度。

明朝的皇帝如果都是在禁宫里长大是不可能体会到民间疾苦的,那就只能都活成朱祁镇那个样子。除了自以为是之外,一无是处。

对于群臣而言,皇帝给出了一年的修律时间,而且所修改的律法大多还是将以往历代皇帝的圣旨融入《大明律》而已。没啥大不了的。

对于一部分景泰皇帝明示要立刻安排执行的事情,官员们其实还有几分小期待。比如免去三年丁忧之期,官员们其实心里并不那么排斥。

虽然说历朝历代为了牢固帝王封建统治都会讲究礼法,要求忠君讲孝道,可实际上真不允许啊!

能够像刘球那样二十八、九岁就考上进士的已经可以说是妖孽一般的人物了,大多数人都是三十来岁能有个同进士出身就很开心了。至于那些动不动就说要争前三的,那都不是人!

换句话说,差不多在不惑之年取得当官的资格后,没干几年可能就会面临丁忧的问题。父、母身故各丁忧一次差不多自己身体也已经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了。实际上能够当官的时候还真是少到可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加大了官员岗位,同时还能以皇命的形式取消丁忧这个礼制,那么对于读书人而言还是很有利的政策。

具体的事情,反正有大佬们头疼,至于怎么面对祖宗成法?呵呵,皇帝陛下不是已经说了吗,现如今执行的律法从根本上就不符合洪武时的定制,还是别扯那个蛋了,当心惹皇帝不开心把你升到琼州种菜去。

现在任着大学士兼尚书的就有三位,照这样至少腾出来三个高位,多少人盯着,就等着那三位腾位置。这会如果有人出来唱反调,没准还真被人当成标靶给射给刺猬了。

与初时的赞同相比较,听到不让大学士兼任尚书之职,几人脸上多少有些难看。

“臣年老昏聩,愿乞骸骨……”别人不知道,胡濙已经喊了好多次了。

“不准。”朱祁钰也没客气,这个老臣还要留着。至少要等他站好最后一班岗才行。

“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等有得力干臣可以担此重任之时,胡老再卸下礼部的担子不迟。如今,还请胡老与王、高二卿再辛苦些。”朱祁钰讲出了无可辩驳的理由:“几位以尚书衔入阁,往后有新人担任尚书可不正应了那句‘扶上马,送一程’嘛!”

“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个皇帝位也该如此。若是等到我体弱多病或是昏聩误国还不肯退下去,岂不知道要害了多少官民。诸位以为朕在尊上皇太后诏书里一并加上退位日期如何?”朱祁钰一脸微笑看向殿内诸人。

皇帝扯蛋,没有敢接话。

反正这个皇帝也不是第一次扯蛋了,大家不接话就行了。他至多嘟囔几句,自己没趣了也就转移话题了。

老朱家的都差不多这个德性,相比较起来前几个皇帝更不靠谱大家也都这么过来了。这个也就这么回事,大家忍忍就好,没准过两年他自己就把自己给作死了呢!

“对了,先说到哪了?”眼见着没人肯接话,朱祁钰撇撇嘴。真无趣,这么沉闷的朝堂就不能有点生气吗?

“广西有奏报过来,那杨信民和那个黄萧养现在怎么样了?”朱祁钰问起广东招抚问题。

广西的叛乱还在继续,平叛军队还在挑选整顿当中,拖的时间越久对于朝廷和老百姓的损害越大。

“回陛下,杨信民日前奏报才提到挑选了部分人前往广西与叛军和谈,大军仍然在广东整顿。”王文回复到。

“于卿怎么看?”兵部的意见还是很重要。

“回禀陛下,广西多瑶、僮异族,长年不服王化。大军至则降,大军退则反。如此再三,彻底平复需得时日。”于谦也一脸沉重。

那个那个……清朝时对于西南异族采用的什么政策来着……朱祁钰皱紧眉头冥思苦想,那表情在殿内朝臣们看着有点像大号干燥那种感觉。

明明之前还筹划过要干这事,怎么这会就是想不起来了。就像是那种脏物快要被推出却堵在了洞口,而且因为润滑不够产生那种生涩、疼痛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

哎…有了。

随着朱祁钰想了起来,众臣看他的表情也像是赘物终于掉下来般轻松。

“改土归流!”朱祁钰说道。

改土官为流官,废除原本土官的世袭罔替。

“之前我可是说过的,要让当地官府注重土人的需求,而不是去关注土官的需求。挑拔土人与土官,让土人们恨世代剥削他们的土官。挑起土人对于土官的反驳,然后朝廷再适时将土官改封到异地为官,这样就能‘改土归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