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诸帝对三大粮食作物的想法

“而府兵,则是大唐王朝所管辖与统领,兵农合一制度下有军籍的士兵。”

(大唐的府兵制是兵,将分离的一种制度,管理体制较为复杂。)

(但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在战争之时,根据朝廷命令由朝廷任命的将领统领府兵出征,这些将领在出征期间对所统领的府兵有绝对的指挥权。)

(二则是,一旦战争结束后,将领回朝,府兵归府,兵将分离,而回府的士兵则重新归农,大明的卫所制度,参考了大唐的府兵制度。)

(大唐的藩镇之兵,则是由朝廷任命的藩将,在战争发生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战时情况,可以自行行招募。)

(在待遇上,大唐朝廷会对府兵直接负责,而藩兵多是由藩将负主责,大唐朝廷负次责,大唐朝廷只须对藩将进行监管即可。)

唐太宗李世民:“或是在大唐时代,就获得这三大粮食作物。”

“那么粮食作物一(土豆),就可以让东北边军,安北军,进行推广与耕种,当然凡是和后世安禄山长相似者,一定是要斩杀掉的。”

“而粮食作物二(番薯),就可以让河西军,安西军,去寻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耕种。”

“只要有了三大粮食作物,大唐的军队,以及大唐的百姓,就可以打到哪里,耕种到哪里,就能解决最大的粮食问题了?”

“只要把粮食问题给解决了,那么在茫茫大草原上,建造城池了。”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里,阻碍大唐帝国,开疆扩土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稳定,是粮食。

安西,安北,安南,以及东北四处地方,为什么要长期驻军镇守。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太少了,生存太艰苦,普通百姓不愿迁居过去。

大唐帝国每打下来的一寸土地,每一个山河,都没有大量的大唐百姓聚居的话,那所打下来的土地,永远都不会真正的成为大唐的疆域。

最多也只是会让其臣服,成为大唐的藩属国而已。

就算灭掉一个外族国家政权,也不得不扶持那些愿意听话的外族人去治理该地区。

一旦中原王朝发生动乱,那么该地区,很多情况之下,还会趁机造反脱离。

所以只要有了合适的,粮食作物,能随着大唐军队征战,一路耕种下去的话,就可以迁居更多的大唐百姓过去居住。

那大唐百姓,在那里生根,在繁衍上几代人,就基本可以管控该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