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要护住,还是放下

湖心有个小岛 淘泥客 1966 字 3个月前

如前所述,所谓悟,就是窥见那通向高维世界的途径,所谓顿悟,就是看到那高维世界的入口,看到高维世界的不可言说的景象,这都属于开慧的范畴。所谓入玄门,展神通,就是能进出那高维的世界,运用高端的能量,这就属于得法了,进入实证的范畴。

知道,又分为理论上知道和实际上看到两个层次。

像作者这样,只会嘴上瞎BB,就是属于只是在理论上知道,说得天花乱坠,却并没有见到,这就是禅宗所说的口头禅。

而实际上看到了,就属于悟道。

悟又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向。许多悟只是小悟,悟得不深,或是只悟了一部分,属于盲人摸象,各执一端,所有门派之争都是因为悟得不彻底。悟的最高层次是大彻大悟。

李二狗读完了《玄门秘境》就进入了“理论上知道”的层次。但是有昆仑境的加持,他实际上已经到了“见到”的层次。他这就叫做有“先见之明”。只是他的见道,是借了外援。

他现在要做到的是,不通过昆仑境,也能“看”到高维的空间。

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表明,当我们不观测电子时,它就表现为波,而当我们观测时,它就表现为粒子。

我们进入高维的世界,需要意识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实现。一旦心念受到干扰,就会回到三维的世界中来。所以,一般入定的人,不能受打扰和惊吓。轻则退出境界,重则元神不能归位。只有当元神足够强大,能够完全独立于肉体存在时,才能摆脱这种干扰。

也就是说,当波的能量足够大时,观测带来的干扰就不会显现出来。

心念就是能进入高维世界的波。在三维的世界中,它无色无相,不可描述。

所以说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三十二相只是佛的肉身。

因此,消除干扰,复归本心,才能悟道。因此说,为学日益之,为道日损之,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只有失,才能得。去掉覆盖在真我表面的假我,才得真我,得大自在。

悟道,一定是向内求的,不能向外求。外力只能帮倒忙,佛也不能把你硬带到彼岸。

人的这颗心很乱,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欲望无休无止,就像猴子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指的就是人心,书中称为心猿。这颗心要悟得了空才能见道。所以菩提老祖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悟空。

当危险到来的时候,人往往有预感,即所谓的第六感观,或者说是潜意识。地震前,动物都会有异常表现,那是因为有些动物的潜意识在某些方面比人强。这种潜意识,就是没有被完全蒙蔽的神识。

道家往往用明珠蒙尘来表示神明被杂念所困,不得见大道。

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

五祖弘忍有一天把他的徒弟们都喊过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各作一偈,如果能悟大意者,我就把我的衣钵传承给他,作为六代传人。”

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在在寺中南廊壁上题了一偈道: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就把神秀喊过来,让他上座于堂内,说道:“你作的这个偈,只是见到了,并未证到,如果要证无上菩提,这还不够。”因此要他重新再作一偈。但是神秀上座过了好几天,还是作不出来。

弘忍认为,神秀是“只到门前,尚未得入”。

神秀的这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了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

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惠能作了一首《菩提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