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林一便身形一闪,消失在小树林中。
林子轩整理一下衣物,便走上了游历之路。
时光荏苒,转眼便过去一年。
林子轩沿着官路一路走来,经过农田和老农交谈农作物,经过寺庙与大师论禅,经过道观与观主论道,遇到工匠与之讨论工艺手法......
他在用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丈量大夏国的土地,看过高山流水、大江大河,体会山水如画、磅礴大气。
也看过集会上的人来人往,田间地头上的日出日落,体会人间烟火、人情细腻。
更多的是在农田间,体会着古代农民的艰辛和苦难。
在一个古代的封建主义国家,虽然有着士农工商的说法,口上说的农民地位仅次于士,比工人和商人地位要高。
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世界的本质就是:谁的拳头大谁有理。
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有兵,而农民就属于三不沾。
农民只能一代代在土地里刨食,靠老天爷吃饭,一遇到灾荒、战乱等,只能被动逃荒,去其他地方生活,就连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严重时甚至会有易子而食的情况。
农民自古便是悲情的。
大夏国国力还算强盛,国家肥沃的土地数量并不少,但大多属于官员、权贵、大地主的私产,而且其产出的粮食还不用交税。
其基本国情也决定了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的生产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国家安危和农民的生活。
为了积攒粮食,保证国家运行,只能在农民的头上按各种名头的税,再加上还有底层官吏的为难,农民的生活过的很是艰难,但还能勉强生存。
一旦遇到灾害,要缴纳的税也不会少上分毫,而不能及时缴纳或者少缴,最好的后果就是会被拉去徭役抵债,严重点就会被流放、砍头。
大夏国也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社会体系,自然避免不了这些问题。
次年三月,天气晴朗,气候温暖。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从城外走进一个身材挺拔、身穿灰色长袍、斜背着包袱的少年,缓缓走进镇上的大道上,向着镇上的瀚辰书院方向走去。
街上摆摊的商贩好奇的看着这个外来人,看到他面容俊朗、身材精瘦有力,虽然面色黝黑,但是一副优雅平和的书生气质从中勃发而出,让人心生好感。
让人不禁感叹,好一个俊逸少年郎。
“扣、扣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扣、扣扣......”
在书院不远处的小院前,少年站在门前敲门。
“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