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虽然是一片黑暗,不过刚走了三十多米就有了意外的惊喜,我们在石壁上看到了油灯。
朱泉一边走一边点油灯,慢慢地,这一路都亮了起来。
走了大概三百米左右,前面豁然开朗了起来。在这里有三个巨大的柱子,在柱子上雕刻着大量的龙。
不对,不是龙,没有腿。
是蛇?也不是蛇,没有鳞片。
是电鳗。
这些电鳗攀爬在柱子上,一直向上,像是要从地下钻出去的样子。
我说:“泉儿,这是啥看出来了没?”
朱泉说:“师父,我可不傻,麻烦你以后不要考验我的智商了。这明显就是电鳗嘛!”
书生立即说:“泉儿,你可以啊,你要是不说,我还以为是龙呢。”
朱泉说:“你少来这套,我不是被忽悠大的。”
麻六的手电筒一直往前照着,他就像是着了魔一样往前走,我们身前有个巨大的泉眼,小河的水从泉眼里冒出来。泉眼旁边是洞穴的尽头,是一面比较平整的石壁。在石壁上有很多油灯。
麻六点燃了所有的油灯,这时候,我们在石壁上看到一道石门。
石门是两扇对开的,和传统的大墓一样,是往里开的。
我走过去用肩膀扛了扛石门,不管是顶门柱还是顶门球,都不可能严丝合缝,都会有缝隙的。我用肩膀这么一扛,这门动了动。我明显感觉到力量在门扇的中间的位置。
我再次用力扛了扛,门扇的中间打出咯咯的声音。
这肯定是顶门柱的结构,要是顶门球,力量会在门的下角。顶门柱比顶门球更好打开一下。古代的石门大多都是没有咬口的,都有缝隙,只要书生把钢板塞进去,一捅就开了。
我看向了门缝,这个门缝里塞满了鱼皮,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门缝很小,最多三毫米,在远古时候能做出这么高的工艺,已经很不简单了。那时候没有尺,都是用绳子量距离,做比对,那时候的人也没有什么精益求精的概念,做上差不多就行了。
所以一道门做成这样,很难得。
我用手电筒仔细照着门扇,在门扇上雕刻着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形态和洞穴人一样,不过看得出来,这是两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