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稳如老狗

几方人马夹杂着皇家的各个势力,前朝后宫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皇帝还算是能总揽全局,掌握住朝中的局势,但除了皇帝,还有太后、长公主以及各宫嫔妃,简而言之局势复杂。

随着会试开考,京里的这些个官员也纷纷躁动起来,送名帖的人也有不少,不过收名帖的人却也不多,通常是学问和家世都不错的人,二者兼备,才能得这些个官员的青眼,毕竟朝中有人好做官,出身太低,一般来说所能达的高度也是有限的。

所以,尽管在雁山上李凌峰凭借赠予念奴的一首诗成功出圈,才华惊艳了在场的大部分人,但是由于这是同辈之间的聚会,而且李凌峰出身实在太低,说实话,那这个富家子弟也看不上。

因此,除了来找他做“小抄”的蔡文滨,李凌峰没有收到一张拜贴,不是他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反正他自己觉得乐得自在,丝毫不把这种事放在心上。

直到农历二月十五,阳春时节,李凌峰迎来了自己的第三场考试,京师才拨开云雾见了太阳,天气清新,初雪化作水顺着青黑的瓦片从屋檐上低落,仿佛刚下了一场雨。

会试的第三场考试考的是经史时务策一共五道,当李凌峰翻开题册的时候,免不得露出会心一笑,五道题中正有他所预测过的时务策,很显然,朝廷更关心的是银子的问题,所以李凌峰说的“浮费弥广”果然被出成了今年会试的考题之一。

“利入已浚而浮费弥广”。

看着题册上关于朝廷冗费的问题,李凌峰的脑中突然出现了曾经在书上所看见的苏轼制策,皇帝若曰:“田野虽辟,民多无聊。边境虽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费弥广。军冗而未练,官冗而未澄。庠序比兴,礼乐未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轼的质问可以说是经典,不仅详细论证了皇帝的话,而且根据其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解答,不得不说,给了李凌峰许多启发。

既然是自己破过的题,也曾着多篇类似的文章,李凌峰只觉得这些题答起来得心应手,所以他自己也如鱼得水,稳如老狗。

这间小小的号舍内,李凌峰坐在桌案前游刃有余的做文章,而在别的号舍里,不少当日在寻梅宴现场的人却有点傻眼,他们先是觉得题册上的题目眼熟,随即绞尽脑汁去会议,待思绪飘飞到记忆中的那个时刻,却是忍不住有些想骂娘。

这尼玛,不是搁在扯犊子呢嘛?

朝廷要打仗,不考军备,地方天灾不断,不考治理,朝中官吏各自为党派,不考革新,你考个“浮费弥广”?

一众京中子弟看着题册皱起了眉,不明白朝廷的用度有什么可“浮”可“广”的,毕竟他们不少人是世家大族,多少年的底蕴,一?看就不像是缺银子的,更何况这“浮”和“广”出来的银子,不知有多少是进了他们的腰包,他们当然会奇怪。

奇怪过后,就是少不了的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