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找到魏英娘

这是以前锦岁还是戾大无穷王的时候,卖的‘周边’,除了给燕九的那本卖了一万两的独签独本。

其它的都是用印一百两一本,从开始的众人嘲讽,戾王想钱想疯了,一本破书敢卖一百两!

到后来的士族子弟求着燕十二娘带货,全拿回家当收藏品。再到后来咱们戾王不差钱了,也不乐意恰这个‘烂钱’,直接宣布封印不卖了。

这下子有戾王私印的三十六计,更是被炒成绝世孤本,之前买到手的士族子弟皆当宝贝收藏着。

没买到的后悔不已,早知道戾王后来不卖了,一千两一本也要买一本啊!

所以说,凡是有戾大无穷王私印的三十六计,每一本都被当宝贝收着。

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破烂到封皮都快掉了,还沾了血和泥等脏物。

锦岁自己都有点嫌弃,拿帕子包着书一角接过:“王爷让你把这个送过来做什么?”

那亲卫满脸悲痛:“季老大您打开看看。”

锦岁掀开书面,瞬间瞳孔一缩,脸色大变,因为书扉页上写着:“赠魏英娘。”

这是她当初给魏主薄带走的那本!也是除了燕九,她第二个写赠言的一本。

她忙问亲卫:“人呢?这本书的主人呢?”

书成了这样,并且不管是她还是顾长萧,都没有提前得到一点魏主薄的消息。

那就是最坏的消息,魏主薄要么已经死了,要么被人囚禁连消息都送不出来。

而这本书是他的家人或亲信,带着来边城找戾王的信物。

亲卫摇头:“王爷已经在难民里面找了,也请姑娘在流民里面找找。”

锦岁忙让人调头去通知燕十一和李恒,也要在燕州城找,凡是入城的外乡人,都要调查一下是不是魏主薄的家人。

她又反应过来,忙喊停护卫,不必将消息告诉李恒,只请燕家人暗中调查就好。

因为官方大张旗鼓地找,很有可能吓到对方,还会被誉王的人知晓。

锦岁心急如焚,魏主薄是这个时代,有限的几个让她担忧的人。

在她心中,魏主薄和黑羽营的兄弟一样,都是同生共死过的队友!

他回长安时的模样锦岁记忆犹新,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回去的,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女儿,有他的家人和朋友。

回到长安后,他跟边城的联络也没有断。

那次戾王给长安士族送年礼海带,等着士族们的回礼,去长安的那些将士,就是魏主薄暗中照拂指点的。

他曾帮忙调查凌父的死因,后因事情关系重大,锦岁怕牵连到他,才让他暂停调查。

总之,魏主薄虽然人回了长安,可在大家眼里,他还是自己人。

不管是程榆还是流星等人,都时常念叨着他,大家还期待着,等王爷回长安那一天,我们在长安相聚。

或是魏主薄有一日能带着家人来边城为官,看到现在的边城,魏主薄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谁能想到,再次得到魏主薄的消息,竟然是用这种方式。

锦岁弃了马车,没回边城,而是让那亲卫带她去见难民。

最大的可能书的主人还在难民营,黑虎跟她同去,寒星回边城待命。

她已经不再嫌那本书脏,从头到尾仔细翻一遍,当她看到书页的空白地方,标有孩童学识字时才会标的注音。

没错,古代也有注音的,只是跟后世的拼音不同。是用反切法来注,像‘丑’,就会标个吃加藕。

锦岁心一动,这本书是魏主薄送给他女儿的,肯定是英娘这个小姑娘注得音。

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魏主薄真的出了事,逃不出来。他尽全力让一个人逃走,肯定是送女儿逃走!

然后告诉她,往北走,到边城,找戾王。

锦岁只觉眼睛酸酸的,心里堵得难受。她太大意了,早在北疆使团到长安之时,就应该让霍子安提前把魏主薄保护起来。

誉王如果想找顾长萧的麻烦,肯定是先找跟边城亲近的官员。

魏英娘有多大来着?她竟然从来没有认真问过,魏主薄说起女儿,一会是牙牙学语的幼童,一会是贴心的小棉袄。

总之没超过十岁,未满十岁的女孩子,从长安一路到边城,要吃多少苦头锦岁太清楚了。

她是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得路,路上在驿站歇了一夜,翌日傍晚跟顾长萧汇合了。

顾长萧也是一惊:“岁岁怎么来了?”

锦岁把那书拿给他看:“找到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