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烽火未熄

这么搞,就算黄巾军没有成功,其他各种起义没有成功,东汉也是要完蛋的节奏。

【顺带一提,皇甫嵩回京之后,还给卢植求了情,表示自己能够平定冀州,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卢植前期打下来的大好局面。】

【因此,卢植免去罪责,官复原职。】

【但,汉灵帝改变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可到底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所有习惯。】

【于是,在表示天下太平,改元中平——没错,中平这个年号其实是在这一年年底改的——之后,汉灵帝依旧故我,继续享乐,沉迷声色犬马;朝中大臣们大部分也依旧故我。】

【这样的无所作为毫不知挽救的举动,自然进一步加剧了天下局势的变化。】

【况且,在张角的黄巾军起义之后,虽然没能真正成功,却也实打实地严重打击了东汉朝廷的声望。】

【当然我们要说,能有黄巾起义的发生,就表示着东汉朝廷的威望早已丧失大半;只不过,对于更多的人而言,朝廷山河日下的明确表现,就是从黄巾起义开始的。】

【就在皇帝和朝廷继续过往的时候,各地的黄巾起义的余烬依旧在不断燃烧,并且从余烬变成了新的烈火,熊熊燃烧,这样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

刘邦深刻认识到,一个王朝最终灭亡的时候,必然有着一个或者几个非常难以言表,至少是让他难以言表的皇帝——当然,朝廷所处的整个环境都有责任,可皇帝这个人绝对属于关键因素。

就像是他的大汉,西汉的时候,在后期能出现那么些个皇帝,比如汉哀帝,汉平帝等等;而到了东汉,这么一个已经有了西汉的先例在前的王朝,依旧出现了汉灵帝这样的人物。

虽然以上这些皇帝都不至于如胡亥一般大脑缺失,也没有干出来太多的残暴之举,可他们对于现状都没有半分帮助,并且还在身体力行地加速情况的恶化……

就算你没有什么办法,但你至少也得表现出来一个勤政的态度吧?!

能力固然是一方面,可态度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长期混社会的刘邦对此可是心知肚明,深有心得。

怎么这大汉后来的皇帝,连一个合适的态度都做不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