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 归家

迪迦的传说 槭落枫叶 2237 字 1个月前

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深度在一百千米以上,那里面的岩浆怕是不比大海里的水多。

要是这样的话,那索德姆岂不是生活在岩浆海里的‘鱼’?

而海里的鱼,会只有一只吗?

想到这,同为科研人员的堀井和中岛神色都凝重起来,眼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求,恨不得能跟着索德姆一起进入到软流层,去看看那如海一样的岩浆,以及能够在岩浆里生存的‘生物’。

在众目睽睽之下,索德姆飞快的跑到了山顶,然后尖长的脑袋猛地撞向了岩层,在石屑纷飞间,大半截脑袋都扎了进去,然后脖子开始变得赤红,温度急剧升高,让岩石迅速的软化,一扒就是一大块,那样子比挖豆腐难不到哪里去。

“用高温软化岩石,从而加快掘洞的速度,也就是说,索德姆吞吃岩浆后,热量很大可能不会散发出去,而是储存起来,用来在地下快速挖掘,真是神奇的构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岛勉喃喃自语的说着,越说眼睛越亮,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是啊,大自然的神奇,超乎我们的想象啊。”

堀井也是感慨不已,在生物界把岩浆列为生命禁区时,索德姆却用自身证明,那里说不定是另一个万物竞生的家园。

“人类总是用现有的科学和常识去判断,却忘记了,科学才发展千年、常识也不过万年,而地球却形成了四十五亿年之久啊。”

堀井最后做了个总结,并且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恩师水野博士曾说过的话:“对自然的了解越多,就越要敬畏自然。”

水野博士用生命证实了在过去被认为不具备生命生存条件的电离层,的确存在着另一种形态的生命体——闪电人,而今天又出现了超越人类常识、颠覆人类科学的软流层生命体——索德姆。

才存在了百万年的人类试图用自己的认知,去定义存在了数十亿年的地球,想想还真有点可笑。

其他人可能没有多大的感触,但身为科学家的中岛勉和堀井却知道这个猜测有多么的宏大,一旦被证实了,又将在科学界掀起多可怕的惊涛骇浪。

这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方式和范围比人类预想中的更加广阔,更意味着宇宙中很多被人类认为不具备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星球,很可能在深深的地下、甚至于恶劣的天空中,都有超出人类认知范畴的生命体存在。

远的不说,只说近的,一旦证实索德姆的确能在软流层里生存,那能诞生至少上百篇含量极高的论文,要是能在软流层发现其他的生物,那绝对能载入史册,至少是生物学和地球史的史册。

可惜!

不管是中岛勉还是堀井,主研方向都不是生物学,只能说是有所涉猎,但众所周知,熟练和精通的差距比人和猪的差别都大。

别看学士和博士只差两级,但却比大裂谷都难以跨越。

所掌握的知识量和研究能力,更是天差地别。

而堀井和中岛比之专业的生物学家的差距,虽然没这么大,但也绝不小。

所以这个天降大礼包,他们只能看着别人疯狂诞生论文了,而没办法参与进去,也没时间参与进去。

中岛勉要负责超级胜利队的一些装备,而堀井也忙于宇宙网的建设,以及挤出时间钻研把麦克斯发动机,安上飞燕一号的办法,更别说还接了千叶诚的可变型战斗机的项目,忙的脚不沾地,哪有时间参与新的项目。

嗤啦!嗤啦!

在高空无人机的协助下,成百上千人目睹了索德姆挖山凿洞的全过程,跟穿山甲似的,一点点的钻开了岩石,进入到山体之中,最终连尾巴都不见了,只剩下飞扬的土石,证实着它还在继续向下挖掘。

可见摄像头已拍摄不到,但超声波探测器及重力梯度仪还在继续监测着,‘看’着索德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下,到达海拔零点,钻入地下二百米、五百米、一千米...直至它挖洞的动静,混入地层的噪音之中,再分辨不出来。

而这时已是夕阳西下、日落黄昏。

通红的阳光洒下,将西侧的山坡照成了一片火海。

千叶诚站在高坡上,凝视着那座已被TPC给围起来的山岭,半山腰的大洞有着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只是这个洞的深度只剩下不过百米,更深处则被索德姆挖掘出的土石给重新填上。

“这次没有奥特曼出场的机会啊。”

一个女声从身后传来,千叶诚没有回头,而是潇洒一笑,道:“我真希望每一次都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