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曹华紧迫的是创办学校。
西欧那群人已经创办了许多所大学,创办时间可以追溯到大宋时期,甚至流传到了后世,成为了国际知名大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其实中原历朝历代也有类似的学院,只不过常年的战乱没有得到延续。
加上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倒塌以后建奴故意打压,不允许私人创办私塾,不经官府允许就开办私塾是要被杀头的。
甚至老子都不能教儿孙识字,不准私下讨论学问。
根据某县记载,明末,该县共有私塾60多所,建奴入关后数年间,60多所私塾仅剩十余所,50年后仅剩1所。
建奴后期,该县有村子发生械斗,县衙登记姓名。
结果,5000多参与械斗的人竟没有一人会写自己的名字。
在建奴的故意打压之下,数百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个科技,文化大家。实行的愚民教育使得华夏文明出现断层。
让整个中原大地的人们,识字率从大明时期的百分之十五锐减到百分之零点一,举国上下几乎全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成了只会给建奴埋头苦干的奴隶。
教育是重中之重,曹华直接拨款100万两白银创办学校,初期在每个县都创办2所小学,鼓励私人开办私塾。
重金成立五所太学院,目前曹华只掌握了大明的土地有辽东半岛的金州,那里做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地区,曹华觉得五所重点大学应该分一个名额给金州,成立“金州太学院”
为了更好的同化半岛,宣传中原文化,在汉城成立了“汉城太学院”。
为了控制倭奴国,宣传文化增加中原的影响力,五所重点大学也分一个名额到倭奴国,在已经控制的平户地区成立“平户太学院”
东番岛也被改名为海东岛,这里也是曹华重点发展地区,因此也在这里成立“海东太学院”进而影响大明沿海地区。
南洋地区也必不可少,在吕宋马尼拉成立“南洋太学院”
小学的学费曹华参考大明的私塾,也为了让私人创办的私塾能生存下去,学费跟私塾一样需要上缴一笔小小的学费,普通私塾一般每个学员一年的学费是80斤粮食左右。
曹华不以赚钱为目的,只是为了能给学校的老师有一笔工资,所以学费,每位学员每年只需缴纳60斤粮食,或者用同等价格的银两代替。
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奖学金,老师教出的优秀学生数量决定了往后的晋升道路,同时也会得到优秀教师称号,奖金自然必不可少。
目前,即使大明那边私人开设的私塾很多,是历朝历代以来识字率最高的时期,但总体识字率跟后世相比天差地别,曹华的第一个计划是让所有人普及小学教育,认识大部分的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