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微臣附议”
“小臣附议”
、、、
哗哗哗,更多了,有模有样的,瞬间跟着站出来,有几十个朝臣,都跟着一起附议降低赋税。
没错,只要有人带头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站出来。
没错,能站上朝堂的文官,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出身。
在大明朝,读书人,意味着就是地主阶级,寒门出贵子,太稀缺了。
他们的目标,也是一样的,希望朝廷能降赋税,别搞的太狠了。
他们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可不是九品小芝麻官,看不起那几个俸禄。
说实在,朝廷的俸禄,才几个铜子啊,还不够他们吃喝花酒,玩弄官妓女。
“哦”
看到这么多重臣,基本上都站出来了,朱皇帝哦的一声,脸上瞬间也没了笑容。
特别是看到沐天波和杨昌彦,也跟着站出来的时候,心中更是一肚子邪火啊。
心中暗道,这帮地主阶级,确实不是省油的灯啊,逮着机会,就会跟着冲出来。
好不容易,收到了七八百万田赋,难不成又要腰斩?脚斩?
“龚尚书”
“你怎么看?”
沉思暗骂了一会,面瘫着脸的朱皇帝,把目光看向龚彝,想听一听他的看法。
没错,这个大明天下,是朱雍槺自己的。
同样,也是整个朝廷的,因为他们也是利益共同体,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特别是户部,是朝廷的钱袋子,肯定得拿出意见来吧。
老辣的朱皇帝,就让龚彝这个铁头娃,地主阶级读书人,去对付大殿里的其他地主阶级吧。
“呃”
老狐狸,铁头娃龚彝,一下子被难住了,脑门又发蒙了。
这个问题,不好解答啊,是要人命的问题啊。
他怎么也想不到,朱皇帝如此精明,瞬间就扭转矛头,对准了户部钱袋子。
“回禀陛下”
“今年的田赋,收缴起来,确实是困难重重”
“朝廷的各州府县,出现过不少的抗缴事件”
“自先帝入西南以来,朝廷就采用了营庄制”
“刚开始的时候,采用五五制,就是朝廷和农户,各占五成”
“后来,执行的时候,又改了一点”
“朝廷把收上来的五成,再拿出一成,还给田主地主”
“也就是说,最终朝廷收了四成,农户得五成,田主剩下一成”
“3月的时候,陛下荣登大明监国”
“陛下仁慈,体恤大明的田主,又多给了一成”
“所以说,现在的营庄制,是442制,已经没那么苛刻了”
没错,最开始的营庄制,才是真正的苛政重税。
朝廷和农户,直接五五分账,田主一分没有。
那时候的大西军,都是一群农民起义军,等同于抄了地主的良田。
后来实施的时候,才改回来,留给地主一成。
孙可望降清以后,李定国执政,选择废除了营庄制。
但是,朱雍槺做了监国后,朝廷没有钱粮,于是又改回了营庄制。
当然了,老辣的他,选择多拿出一成,还给地主阶级,不想做的太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