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教育百姓

“张素,你对读书人的偏见,是否源于此?”李秀妍再次开口。张素拍了拍额头,无奈地说:“长公主殿下,我已经说过多次,我对读书人并无偏见。否则,我也不会主张让所有百姓读书。我只是看不惯那些只会空谈,毫无真才实学的人。”

张素作为局外人,这些话听起来简单,毕竟他来自未来,看透了许多事情。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些观念太过超前。李二脸上表情复杂,张素有些忐忑时,他问道:“张素,照你说的,如何具体教育百姓?”

“教育应从小开始。”张素借用了一句口号,“我认为学堂不应只教识字,还应教授数学和其他知识,逐步深入。待他们长大,就能发现自己所爱所长,然后系统学习。想当官的学为官之道,想经商的学商业知识,想从军的进入军事学院,成为将领或谋士。”

“这对大唐确实有利,只怕有人暗中阻挠。”李二叹了口气,他似乎已被张素说服,无意中透露了心声。

这并不难理解,小说中已有所述。古代读书之事几乎被士族垄断,官员几乎都是士族出身。隋炀帝开设科举,让平民也能入朝为官,触动了士族的利益。

这是士族的最大优势。若百姓皆能读书,参加科举的人必然增多,士族的优势将消失,反对也在情理之中。对皇帝而言,这不是好事。张素说:“陛下,有人阻挠,无非是因为这会打破某些利益集团。孔子也说过有教无类,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阻挠?”

“这时你倒想起孔子了。”李二笑着责备。张素看不清他的打算,李二接着说:“办学馆,有人阻挠只是小事,经费才是大事。此事虽功在千秋,但还需一步步来。”

李二能说出“功在千秋”,显然已深思熟虑并决心去做。张素想起李恪的话,决定帮他一把,顺便为自己争取些利益,于是说:“陛下,商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联众商会愿为陛下分忧,每年捐出一成利润来建新学堂,就叫‘希望工程’吧。让吴王殿下负责此事,算是私立学校,应该没人反对吧?”

“张素,你们的卫生纸虽赚得多,但对办学馆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吧?”李秀妍插话。张素笑容满面,接得恰到好处,恨不得亲她一口以示感谢。正愁如何向李二索要利益。

张素轻咳两声,说:“目前的收益确实支撑不了多少学馆,但我们还有巨大的市场未开发。若能得到陛下的支持,迅速在大唐各地建立造纸厂,利润将翻倍不止,那时情况会更好。”

张素说完,瞥了眼李二,满怀期待。这一成的利润当然由他出,但有了李二的帮助,商会能迅速壮大,还能避免许多麻烦。用一成利润绑定大唐皇帝,很划算。

傍晚,雪花飘落。张素来自南方,见过雪的次数屈指可数,对这银装素裹的景象并不特别激动。比起在寒冷中堆雪人、打雪仗,他更愿意宅在家里……

第七十四章 在大唐的第一个春节

有了李秀妍陪伴,已无需侍卫引路,两人从李二的书房缓步走出,一阵冷风吹过,张素下意识地紧了紧衣物,口中呼出一团白气,问:“你觉得陛下心中所想何事?”

尽管同样穿着厚重,李秀妍却没有像张素那样缩着身子,她回答:“建立军事学院,推行教育,发展商业,哪一项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皇兄就算心急,也不可能立刻动手吧?”

“确实如此,但相差无几了。”张素点头,李二召他前来,本就是为了军事学院之事。虽未明言,但意图已显,接下来的具体操作就非他所能干预了。

“比起这些,为何你要找个借口让李恪留在长安?”李秀妍忽然认真地说,“我不知道李恪的想法,但你千万别卷入其中,不会有好结果的。”

张素并不傻,无需明示,除了争夺王位,还能有什么。他答道:“别多虑,我连官都不想做,怎会参与那种事。况且李恪也没这心思,这点我相信他。就算他真有想法,也没用,除非那些大臣们不介意改朝换代,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仅李恪不会有想法,其他人也不会把他视为对手。”

若要站队,张素自然紧紧依附于李治,还有比这更稳妥的选择吗?其次是武则天,能避则避,避不了就顺其自然,虽然这很没原则,但总比被铲除要好。穿越者唯一比不上古人的,就是那份气节,毕竟他来自一个浮躁功利的世界,贪生怕死是常态。

“其实如果是李恪……算了,你说得对。”李秀妍叹了口气,显然很看重李恪,但他的血脉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若非李恪是隋朝公主之子,李治又怎能有机会,毕竟李二也曾真心想立他为太子,只是长孙无忌等人强烈反对才作罢。

长孙无忌最终被武则天除去,若知武则天将大唐变为大周,不知他会作何感想。后悔反对李恪似乎不可能,毕竟李恪是因他而死。想到那些腥风血雨的争斗,张素不禁感慨万分。

“你又在胡思乱想什么呢?”李秀妍转头瞪了张素一眼,却因此没注意脚下,脚下一滑,身体向后倾去。还好张素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

本能地做出保护动作,待反应过来,李秀妍已落入他怀中。虽穿着厚重,仍能闻到淡淡的香气,近在咫尺的面容毫无瑕疵,张素心中微颤,忍不住想吻下去……

“还不快放开我。”李秀妍脸红心跳,像个害羞的小女孩。张素的智商此刻直线下降,本能却很给力,他说:“不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