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和“徒”有自己的土地与奴隶,顿顿吃肉可就别想了,起码不会每一日都挨饿。
生活环境不一样,哪怕仅仅是显示在伙食上,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素质差距就被拉大了。
不用讲太久远的年代,只说现代的八零年后与九零年后、零零年后的差距就好。
八零年后出生的男女,可能在伙食的质量上不差。
九零年后和零零年后,不止是伙食质量不差,各种营养品却是远比八零年后更多。
结果是什么?以男性的平均身高而论,八零年后身高可能是一米七左右,九零年后和零零年后却是增加到了一米八左右。
关于身体素质的差距,楼令很早就看出来了。
“大夫”和“士”一般人高马大,到了“徒”就显示出差距,连“徒”都不是的其他阶层身体素质更差。
要以武力值比较,一个“士”收拾两三个“徒”不存在问题,一个“徒”却能抵抗住五六个连徒都不是的人。
武力的差距不止是伙食的差别,完全是有没有系统化训练显示出来的区别。
这么说吧,即便是到了现代,赤手空拳状态之下,学过搏击的人对上三个普通人绝对是稳赢,超过三个人就有点不好说,一样有武器则是只能跑。
有武器不一样的原因是,大家都是血肉之躯,挨一下会伤会痛。
还有一个天大的事实,专门锻炼过起码懂得下手的分寸,最怕的就是连什么是分寸都不懂的人。
因为“大夫”、“士”、“徒”与其它阶层存在后天的区别,不怪春秋时期对上战场的人做出限制。
小主,
了解上面的各种优劣势,能够知道是在保护普通人。
至于后面为什么打破限制,只能说是有些人输惨了玩不起,开始不拿人命当回事,进入到比烂的阶段而已。
楼令从近十万普通人之中挑选出一万三千多人组成实验性质的新军,一再淘汰下来剩下五千余人,又择优而选挑出一千人披甲。
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楼氏在粮食以及其它资源都投入极多,后面的投资只会更大。
原因?现在是“羡”不代表会满足,他们会慢慢变成“徒”、“士”,再追求成为“大夫”阶层的一员。
一旦某人得到了阶级飞跃,怎么可能没有名下的土地和奴隶?
楼氏想让人卖命,土地、奴隶或其它什么资源,只能是由家族来支出。
当然,在那一个过程中,楼氏肯定是最赚的一方。
理由是土地、奴隶或资源可以抢,该继续给楼氏卖命的人,他们还是楼氏的人。
这叫什么?员工赚了,老板只会赚更多。
楼令不是为了遵守当代的规则才不大肆增加武装人员,看看十多万只挑出多少合适的人就该知道,主要是合格的兵源不够。
如果连基本的身体素质这一关都过不去,硬要让人踏上战场,消耗粮食养着,再让敌军多砍人头啊?
哪一天楼令能够拉出三五万大军,不光是楼氏治下的人口增多,一定是粮食足够了。
“满清四万万人,能打的军队才多少?我该满足了。”楼令知道这么类比不正确。
满清统治时期一直在愚民与弱民,属于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