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比原本动辄数万公里的长度来说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不过整个加速器对能量的需求却不因为它的尺寸缩小而降低。
反而是曾经环黑珍珠轨道加速器能量总需求的五十倍。
如果不是有了正反物质湮灭核心作为主能源,单单依靠原本的核聚变能量供应系统完成充能,那估计将要消耗数年的时间。
两团质子此时在强大的洛伦兹力的驱动下开始沿着环形轨道内加速环绕。
随着能级的提升,此时的质子飞行速度已经达到了光速的百分之99.了,这是思旭已经达到的能量极限了。
此时对两团粒子加速所消耗的能量已经超过了当时思旭从微型黑洞产生的子空间中脱离时所消耗的能量。
庞大的能量如同一个被捅破池底的水池。这些能量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的就被加速器转换成了驱动粒子团运动的磁力。
而速度的提升却只是小数点后若干数位上缓慢异常的变化。根据思旭的计算,此时的任意一个单个质子的动质量已经达到了惊人恐怖的二十万吨。
随着思旭最终命令的下达,原本两条平行运行的加速轨道在一瞬间被重叠。
两团爆发蓝色光芒的光线在一瞬间交织在一起。撞击产生的强光透过加速器的撞击舱向外界泄露。
以至于在行星表面生活的人们都发现天空中居然出现了第三颗恒星。
光芒逐渐暗淡下去,传感器记录下的海量数据则在一瞬间将一个完整的数据记录装置填满。
不同于地球上那种大海捞针一般的观测方式,思旭可以对撞击产生的粒子进行大约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轨迹记录以及变化记录。
要知道在人类文明时代,欧洲的强子对撞机引发的碰撞仅有百分之1左右的东西可以被记录下来。
其余的数据要么因为能量过于庞大无法捕捉,在就是因为观测技术的落后无法完成拍摄记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