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香君(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李香君在听到杨龙友的话后,杏眼圆睁,双眉倒竖,她生气地质问杨龙友:“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阮大铖过去可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甚至认魏忠贤为干爹,凭着这点他无恶不作、丧失廉耻。无论是妇女还是普通人,都对他唾骂不已。这些正直的复社成员对他的揭露、攻击和辱骂都是他罪有应得。现在你却要同情他、援救他!你想想,你作为天下闻名的名士,要用你的名声来帮助小人脱险,这不是让自己走上危险的绝路吗?请你再三思量,三思而后行。”

李香君的停顿,仿佛时间被拉长。她的目光在那堆礼品上稍作停留,如同蜻蜓点水,然后她抬起头,眼中闪耀着坚定与决然。

“你若因收了他的妆奁而难以开口,那我此刻便将这身新衣、这头上钗锾与手镯悉数归还,并将他送来的所有妆奁一一退回。”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她宁愿生活困顿,也不愿接受这奴才小人的礼物。这是她的底线,也是她的尊严。她宁愿清贫度日,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说罢,她果决地脱下了那身新婚的华服,那件曾经让她心生期待的衣裳。接着,她摘下了头上的钗锾和手镯,毫不犹豫地扔在了地上。那清脆的响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仿佛是一种抗争的宣言,一种不屈的精神。

侯方域和扬龙友是两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对名节、道德的观念尤为坚定。在他们遇到李香君时,立刻被她的刚烈正直所打动。李香君虽出身风尘,但却分得清是非,看得透人心,为人处世中透露着一股难得的正气。侯方域深感自己在这位女子面前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向扬龙友坦言:“杨兄,你看李香君这样的女子,真是世间少有。她不仅是我的红颜知己,更是我为人处世的楷模。杨兄,请你理解我。我在世人面前赢得尊重,在学术界和朋友中享有名气,全因我一生坚守名节,明辨是非。如果我贪图阮圆老的妆奁,那我不就丧失了名节,和那些不辨是非的人同流合污了吗?这可不仅丢了自己的尊严,还会遭到复社、东林诸君子的唾弃,那时我将真正成为孤家寡人。我还能有何力量去助阮圆老呢?所以,还请龙友兄助我一臂之力,将这些财物原封不动退还给阮圆老。”

扬龙友听了侯方域的话,深感其言之有理。他也认为,贪图阮大铖的财物,不仅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和良知,也会使自己陷入被社会所不容的境地。于是他同意了侯方域的提议,将阮大铖送来的妆奁退还给了他。

在那个秋意渐浓的十月,历史的巨轮在崇祯十六年的刻度上缓缓转动。李自成的起义军如狂风骤雨般逼近北京城,气势如虹。而在遥远的武汉,左良玉的军队却因粮食短缺,军心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南京,这座古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熊明遇,南京的统帅,肩负着重重压力。他紧急召集了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杨龙友和阮大等人,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在这次紧急的军事会议上,因为侯方域拒绝了阮大铖送来的礼物,阮大铖心生不满。他决定在众人面前诬蔑侯方域私通左良玉,意图在南京作为内应,帮助左良玉攻城。阮大铖的言辞咄咄逼人,仿佛有千斤之力,让人无法反驳。杨龙友挺身而出,他立刻前往媚香楼通知侯方域,劝他跟随史可法离开南京,前往扬州前线以避危机。

在那个离别的黄昏,李香君在竹叶渡口为侯方域设下了一场特殊的饯行宴。晚风轻拂,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席间,李香君轻轻地弹起琵琶,那曲调如泣如诉,仿佛是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她为侯方域唱了一曲琵琶词,歌词中充满了对他的深情与厚望。

她轻轻地告诉侯方域:“你的才华足以与蔡中郎相媲美,但你的品行还需磨练。蔡中郎虽然才华横溢,但他曾依附董卓,为其出谋划策,这是他人生的污点。我希望你能珍视自己,在这乱世之中明辨是非,坚守名节,不要走上错误的道路。”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真挚与期望,仿佛要将所有的祝福与叮咛都倾注给侯方域。

李香君反复叮嘱着侯方域,希望他能够一路平安、前程似锦。在那分别的时刻,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但更多的是坚定与祝福。她知道,她与侯方域之间的缘分虽已尽,但她的心将永远与他相连。

此后,李香君深居于媚香楼,不再接待客人。她的心中只有对侯方域的思念与期盼,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悲悯与关注。李贞丽深知并爱护李香君,也理解她与侯方域的情感纠葛。她并未强迫李香君做任何她不愿做的事,而是默默地守护着她,给予她温暖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