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任何环境中,所有的生物都会有一个上限,一旦突破这个上限,生物群体就会大面积死亡,无一例外。嗯……起码蓝星是这样的。”
刚说完自己专业意见的林三生,赶紧在后面补充一句,因为他不是叶睿泽,他是要脸的,万一说错了咋办,打脸还好说,可一旦出现伤亡咋办,还是稳妥点好。
生态学家钟海超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问题:“老林的说法确实是适合蓝星的生态圈,可现在是月球,环境完全不一样,而且,老林,你发现一点没有,在这些水熊虫还没有袭击月球时,他们吃的是什么?无氧,无食物,无水源,一开始那头水熊虫还能进行无性繁殖,你想过这是为什么没有?”
钟海超的问题,确实把林三生给问住了,现在摆在明面上就有一个何其重要的问题,水熊虫没有摄入,它又是怎么活下来的,难不成真的只凭一腔热血,凭空繁殖出来一群后代?
这明显违背了科学理论和生物理论,有消耗才能有产出,而且能量消耗永远比产出高,这是个人都应该会懂的道理,要不然永动机岂不是满大街都是。
也正因为懂,所以会很容易进入思想误区,认为所有生物都必须是进食人类认知里的生物食谱。
可偏偏有极个别的生物变异后,它们的食谱里多了一样,水熊虫就是其中之一。
要说它多了一样食谱,只能算是其一,因为月球这个水熊虫群体经过了二次变异,应该说是当时的那只水熊虫二次变异,月球上的水熊虫都是它的后代。
因月球环境极其恶劣,促使当时的那只水熊虫二次变异,得到了一个自产自销的生存技能。
它能够利用光线产生光合作用,在它全身的尖刺产出一些食物,依靠这些食物,很够维持自身的消耗。
其外,光合作用还产出一些氧气,让它摆脱了无氧环境。
但光靠自产自销,想要得到足够的养分进行繁衍还远远不够,它需要额外的食物或者加大光合作用的巢穴。
而在月球,最容易获得的就是光线,于是它选择了搭建巢穴。
在寻找合适的巢穴地点时,它来到了月球基地附近,也就是林建军看见它的那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