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分析已有线索

在一间光线昏暗的会议室里,林宇和他的调查团队围坐在一张巨大的会议桌旁,桌上铺满了各种文件、数据报表和线索笔记。

林宇面色凝重,率先打破了沉默:“各位,我们已经收集到了一些线索,但它们就像一堆杂乱无章的拼图碎片,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找出其中的关联。”

杰克拿起一份关于 Amanda 早期研发的报告,说道:“从这些初始的数据来看,Amanda 的基础架构似乎没有明显的问题,但有几个关键参数的设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艾米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数据说:“这部分的数据流量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了异常的高峰,可能意味着有未被记录的大量信息传输。”

汤姆皱着眉头:“会不会是测试阶段的正常波动?”

露西摇摇头:“不太可能,这种规模和频率的波动不符合正常的测试模式。”

林宇认真地听着大家的讨论,说道:“我们先不要急于下结论,把这些异常点都标记出来,继续深入分析。”

团队成员们开始对每一个线索进行细致的拆解和研究。

艾米说道:“我发现有几段代码的编写风格与整个项目的其他部分不太一致,好像是后来添加进去的。”

林宇凑过去看了看:“这可能是关键,能不能追踪到这些代码的来源?”

杰克回答道:“这很困难,代码没有明显的签名和标记,但我会尽力尝试。”

汤姆提出:“还有这些与 Amanda 进行交互的记录,有些回复的模式很相似,似乎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模板生成的。”

露西思考片刻说:“这也许能反映出她在某些情况下的决策模式受到了特定的限制或者引导。”

林宇站起身来,在会议室里踱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些线索,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要考虑到心理、动机等因素。”

他们继续对线索进行分类和整理。

杰克突然说道:“我发现这些异常的数据波动似乎与特定的外部事件存在某种关联。”

大家都围了过来,仔细查看他所指出的关联。

林宇眼睛一亮:“这是个重要的发现,继续深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