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于情理之间的波洛,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做法,却还是选择了包容和理解。因为他明白,每个人都是善恶同体的兽,把自己放到同样的处境中,未必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而这一选择无疑将他从一个冷血的破案机器,上升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不再是冰冷书本上的一个叫做波洛的符号,而是真正活在读者心中的大侦探波洛。
当然,波洛的这一决定无疑会引发部分法律至上主义人士的不满,认为他这是在纵容犯罪。甚至还可能引火烧身,毕竟何睿才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作者,波洛不过是听命于他的傀儡。
但何睿却并不担心,毕竟不招人妒是庸才嘛!围绕自身周遭的争议,是每一个成名作者都逃不开的宿命。
在何睿看来,波洛的选择恰恰是这本《东方快车谋杀案》最大的闪光点,因为这代表着人性: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十二个人以恨不得千刀万剐的残忍方式,夺去雷切特的性命。
但在行凶之前,他们对证词时相互叮嘱,千万不能波及其他车厢上的无关人员。真相大白后,他们也纷纷表示要独自承担责任,求波洛放其他人一条生路。
杀人毫不留情的是他们,处处为旁人考虑的也是他们,你说他们是善还是恶呢?
回到波洛身上,刚接手案件时,他将雷切特当作值得同情的受害者,扬言要将杀害他的人送进监狱。
可随着真相浮出水面,他才得知对于十二个凶手来说,雷切特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雷切特犯下的罪孽,导致他们失去了亲人、爱人和最好的朋友。
了解这些以后,波洛不自觉地转换了立场,又将后者视为了善良的可怜人。人性犹如黑白交错的太极图,善恶亦是一体两面的矛盾体。
所以说当你选择站在谁的立场,你就会如何定义善恶。
这就很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