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没完!
在政事堂讨论建校的具体细节时,众人又觉得黄埔军校这个名称不知所谓,建议改回大楚讲武堂,或者叫京师讲武堂也行。
但宁易寸步不让,坚持用黄埔军校这个名称。
问他理由,他又不说。
汤铭贤用食指朝上指了指,问他:“是不是上面用的是这个名字?”
他沉默了一会,最后用鼻子“嗯”了一声。
这下大家也不再坚持了,同意他用这个名称。
他又找上户部,一张嘴要一百亩地。
老丈人忍不住问他:“你知道一百亩是多大吗?”
他当然知道。
他又不是只会吃喝玩乐的前身。
不就是十个足球场那么大么?
听起来是很大。
但他得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除了旅帅和营指挥,大楚还有数量庞大的哨长和队正。
这些基层军官将来也得在他的军校走一遍。
大家拗不过他,最后只得答应。
他又亲自出城考察,最后挑中了伊河边的一片开阔地。
后续的学校建设,自有沈越等人和朝廷交涉,不用他操心。
但他也没闲着。
建立军校只是起手式,是他军事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步,他找上兵部,要求为所有层级的军事单位,都设置一个副职。
队这一级其实是有副职的,就是军正。
不过,军正只管军法,指挥权主要还是在队正手里。
而且再往上,就没有军正了。
宁易要求从伙开始就设置副职。
副职不仅管军法,还管士兵的思想工作,战时还分担一部分正职的指挥工作。
他对标的,就是前世某支军队的政委。
这也是他为边卫上的第二道紧箍。
他认为这条措施很有必要。
不仅能增加边卫的叛乱难度,也能提升其作战能力,相当于配备了一个备用大脑。
如果正职在战斗中牺牲或者受伤,副职能立刻接过指挥权,部队的战斗力丝毫不受影响。
而且,将来部队扩编时,这些副职能立刻变成正职,实现丝滑过渡。
但站在兵部的立场来看,这又是一件无比麻烦的事情。
大楚的军官人数几乎暴增一倍。
这涉及到编制、俸禄以及各种操典制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