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又陆续关闭铺子,说是经营不善没什么收益。

当年到这落脚后,乔翰绪就置办了一些铺子,做着不大不小的买卖,都是让族人或是当年从覃城跟来的人出面打理。

他呢,则是办了一个私塾,教教小孩算是打发时间。

不过时日一久,大家都知道那些铺子都是他家的。

那时候乔翰绪也没想到后面的局势会变成这样,想着自己堂堂正正的挣钱,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在后面变成别人刺向他的匕首。

华国成立后,他从私塾先生变成了高中语文老师,又多了一柄刺向他的利剑。

虞岁岁想到舅奶奶说的这些事,摇了摇头,就算没有这两件事,乔春和毕竟是跟着从覃城到这的,对嫡支这边带的东西怕是有些猜测。

财帛动人心,就算没有这些,乔春和依旧能找到别的罪名扣在舅爷爷身上。

舅爷爷说这座小院现在住着的老头是他从前身边最为忠心的小厮,只不过当初离开的路上走散了。

后来在淮市又意外遇上,只不过那时候面容清秀,人也机灵的小厮成了面容被毁,嗓子也哑了的要饭花子。

他要把小厮在带回去,小厮却不愿意,最后乔翰绪给小厮买了一个普通的小院子让他住了下来。

除了枕边人云瑜,没人知道。

却没想到,这座小院后来会成为乔家存放家产的退路。

当时舅爷爷说这些都是留给她和大哥的,他们也是乔家的血脉。

只是担心乔春和等人会发现,就把藏东西的地点说了,让他们兄妹有机会就把东西转走。

在得知她有门路可以转走东西后,就让她看看什么时候有空,来把东西带走。

虞岁岁脑海里晃过那天她问乔翰绪的话:

“舅爷爷这是信不过你以前的小厮?”

乔翰绪摇头:

“不是信不过他,只是害怕有什么意外,能尽早转移就转移,我当初也是无奈才会把东西留在淮市。

淮市也就那么大,只要时间够长,我没回去,乔春和那些人不一定找不到。”

毕竟他的小厮虽然毁容了,乔春和不一定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