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里暗里的完全把杨坚之死这一件事指向了杨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疑惑的事情来了,在这一段记载中,有两个事情是非常非常巧合的。
第一件事,是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了之后,极为愤怒。
然后呢?没了!愤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第二件事,就是宣华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迫,宣华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
这下,杨坚又极为愤怒,决定召见儿子,但召见的儿子不是杨广,是杨勇。
至于要干什么?没说!
但看了史书,只要是能看懂的人,是不是都能意会杨坚要做什么了?
又要改立杨勇为太子。
就这一段的记载,其实用一句话就能完全总结出来。
春秋笔法!
我什么都没说,但似乎好像又什么都说了!
这就是春秋笔法!
先说第一个巧合,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
这就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如果杨广真的是考虑到如果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
为什么会随便的派一个人?
杨素回信的时候,为什么也会随便的派一个人?
一个太子,一个权臣,这两人都是没有亲信的吗?
随便的把这种机密大事,交给一个宫人?做了这么久权臣的杨素,会犯这种错误?
给一个不是自己的人,随便的找一个宫人?
并且,杨广都考虑好预先防备措施了,都这么的谨慎了,他还把信随便的交给了一个宫人?
如此谨慎的杨广,会在派送信的人时候犯如此的错误?
最后,杨坚看了信之后,极度愤怒之下,就怒了一下,没了!
随后,记载直接到了第二天,杨广去逼迫宣华夫人。
杨素没回信,杨广不知道么?这件事可以理解,杨广或许真不知道杨素有没有回信,只以为杨素已经去做防备措施了。
但这么大的事之后,杨广如此谨慎的一个人,第二天一大早,竟然就去逼迫宣华夫人?
而且,逼迫就算了,在宣华夫人拒绝之后,直接脱身了。
这就有点看不起杨广了,如果真要逼迫,用强的,宣华夫人拒绝就行了?
而且,这逼迫两个字,也没说逼迫什么,只是春秋笔法的在之后写道:宣华夫人哭哭啼啼。
如果真有逼迫这件事,有没有可能,是逼迫宣华夫人把杨坚的一切事情都告诉杨广呢?
并不是所谓的强迫女性之类的事情...
也就是如此之下,杨坚才极为愤怒。
而且,综合这两件事来看,两件事都是极为的巧合,第一件事可以说是巧合,但第二件事,明里暗里的指责杨广强迫女性。
最后,这两件事情,都明确的指向了三方人物。
皇帝-太子-权臣。
第一件事情是怎么暴露出来的?为何后人会知道这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因为是宣华夫人哭哭啼啼的跑到杨坚的寝宫,那看到的人有很多。
但第一件事,只有四个人知道。
杨坚-杨广-杨素-宫人。
看着这个宫人,是不是就感觉非常的突兀?
还是那句话,如此谨慎的一件事,商讨病重的皇帝死之后该怎么办,并且也是如此忌讳的一件事。
为什么会随便的派一个宫人?
可能有人会说,作者在杨广洗白什么的,之前说的很清楚,作者不喜欢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
作者也不屑于洗白任何一位皇帝。
但为什么作者在上面会似乎在洗白杨广?
因为在看关于杨广记载的史书时候,作者突然感觉到了很不对,非常不对。
作者很明显的就感觉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史官在写杨广这一段记载的时候,明显的带着有色眼镜。
是带有非常明确的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