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点亮思想之光

林羽抵达齐国,一眼看穿临淄繁华背后的重重危机,心中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他在齐国稷下学宫旧址附近另辟学舍,广纳门徒。

林羽激情澎湃地讲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公平、阶层和谐思想。

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富者当恤贫,贫者应自强。士者引导民众走正道,农夫供应民众粮食,工匠为民众打造器具,商人使民众货物通畅。各自安于其位,各尽其责,齐国方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他的话语如洪钟大吕,吸引众多齐国士子百姓纷至沓来。

学舍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齐国之君齐王建闻风而动,在王宫召见林羽。

林羽见到齐王建,毫不避讳,直言不讳地指出齐国的沉疴痼疾:“大王,齐国虽富甲天下,然而倘若对民生困苦视而不见,任由贫富差距日益悬殊,民怨一旦爆发,国家根基必将摇摇欲坠。应当施行仁政,均衡贫富,调解矛盾,让全国上下沐浴在正义和谐的阳光之中!”

齐王建深以为然,然而齐国贵族势力盘根错节,改革之路举步维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羽与齐国贵族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雄辩的口才以及思想的强大感染力,逐渐赢得部分贵族的支持。

他们终于明白林羽的思想并非要损害他们的利益,而是为了齐国的长远发展,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

齐国的改革初见成效,林羽又听闻西方秦国国内风云变幻。

秦国连年征战,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期盼着休养生息。

新君秦庄襄王似乎也有革新图强的志向。

林羽敏锐地察觉到,秦国或许会成为思想传播的关键之地。

林羽不顾路途艰辛,毅然西行入秦。

一路上,战争留下的创伤触目惊心,他对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

抵达咸阳后,林羽求见秦庄襄王。

庄襄王久闻其名,亲自出迎。

林羽慷慨陈词:“大王,秦国之强大,天下皆知。然而欲保长治久安,对外征战之余,更当施行仁政,体恤民情。以正义之剑制约兵戈,以和谐之风安抚四方。唯有如此,秦国方能铸就万世不朽之基业!”

庄襄王陷入沉思,对林羽的思想充满好奇与期待。

林羽在秦国不遗余力地传播思想,与秦国的法家学者展开激烈的辩论。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家法治的缺陷,强调缺乏仁爱底蕴、正义和谐导向的法治容易沦为苛政。

倡导二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秦国的部分年轻学子官员深受启发,开始重新审视治国理念。

然而,秦国的旧贵族与保守势力对林羽的思想恨之入骨,视其为洪水猛兽。

他们认为林羽的思想动摇了秦国根基,破坏了商鞅变法的成果。

于是,他们暗中策划阴谋,欲将林羽置于死地。

林羽在秦国的处境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但林羽在秦国已然点燃了思想的星星之火。

众多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全力保护他,让他得以继续传播思想。

林羽深知在秦国的使命艰巨无比,但为了让仁爱、正义、和谐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林羽在战国各国传播思想的征程,恰似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冒险,充满了无尽的艰难险阻。

他屡次遭遇生死考验,却始终信念如磐,勇往直前。

所到之处,播下思想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有的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有的在磨难中艰难挣扎,但都顽强地存活下来,为战国的思想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也为这乱世带来了和平统一的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