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攻略社会主义国家4

人们常说英国是美食的荒漠,其实德国的食物也并不丰富。德国菜的口味比英国菜强多了,但德国人保守的性格,让他们在食物创新上显得格外谨慎。比如直到十九世纪,还有不少德国人坚信吃番茄会丧命,因此坚决抵制番茄。这源于一种与现代番茄极为相似的野生茄曾在欧洲大陆广泛生长,食用后极易引发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脱水死亡。于是,在那个年代,许多欧洲人都对番茄避之不及,直到可食用的番茄被发现并大规模培育,人类才真正拥有了如今餐桌上常见的番茄。

当意大利人已经开始在面条中加入番茄,尽情享受这种美味时,德国人还在高呼“拒吃番茄,从我做起”。这种极为保守的态度,让他们在对待食物上显得格外谨慎。然而,德国人在某些食物上却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胆。比如,他们将生的猪绞肉混合洋葱碎、黑胡椒和盐,直接涂抹在面包片上当作早餐。这种“生猪肉面包”是德国人最爱的早餐之一,但这种吃法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张天浩,当他得知德国人居然把这种东西当作早餐时,他第一个表示无法接受。生鱼肉、生牛肉还能勉强说服自己,毕竟牛肉和深海鱼寄生虫较少,但生猪肉……那可是有猪肉绦虫的啊!怎么敢生吃呢?

德国人就是这样,既保守又大胆,这种两面性极为突出。就像人们对德国的刻板印象:保守、理性、教条主义,仿佛德国是一个穿着条纹西装、板着脸不苟言笑的男人,永远正经严肃。但看看后世德国人自己拍摄的一些影片,口味之重,令人咋舌。没点心理准备,根本不敢点开观看。德国就是这样一个两面性都很突出的国家。

全世界最薄的两本书,一本是英国菜谱,另一本是德国笑话集。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民族,为什么会对中国的美食如此痴迷呢?因为在一场小吃节上,张天浩可是派出了大量的东北代表队!

德国人和苏联人对中国菜的接受度最高的是什么菜呢?答案是东北菜!东北名菜锅包肉,当年就是哈尔滨的大厨为了迎合沙俄时代在哈尔滨做生意的俄罗斯人的口味而发明的。不过那些俄罗斯人只知吃,却不懂学,也没有将其带回国内。如今,德国人和苏联人终于体会到了他们祖先曾经享受过的美味。

制作锅包肉的杨师傅的小摊,成了小吃节上最忙碌的摊位之一。锅包肉的制作过程相当繁琐,切肉只是第一步,还要挂糊油炸,炸完后还得调制酸甜汁,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但当德国人开始宣传这种酸甜可口的锅包肉后,杨师傅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因为凡是吃过的德国人都赞不绝口。

“这锅包肉真是太好吃了!酸甜适口,肉质鲜嫩,太棒了!”一位德国顾客一边嚼着锅包肉,一边竖起大拇指。

“是啊,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另一位顾客也忍不住附和道。

今天是星期天,威廉休息。他听工友说,这个中国小吃节的食物特别好吃,于是趁着休息日,他来到了小吃节。作为一名单身汉,他的双休日实在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可做,除了和朋友们玩牌、钓鱼,好像就只剩下睡大觉了。来小吃节吃点好吃的东西,把自己吃得饱饱的,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当威廉来到小吃节时,这里已经人头攒动了,他感觉好像有几万人在这里一样(其实并没有)。“请排队入场,不要拥挤。”大喇叭在循环广播着。东德的警察正在现场维持秩序。小吃节所在的那个小广场被警戒线围了起来,划分出了专门的出口和入口,以免引起逆流人群的踩踏。

威廉和其他柏林市民一样,按照要求排队入场,他很好奇里面到底有什么。因为光是从外面闻到的味道就让他开始食指大动了。当威廉随着人流缓缓进入小吃节的广场时,他被眼前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食物给震住了。

“这是什么?”威廉挤入一个人头攒动的小摊。他看见了一个和汉堡很像的东西,它的名字叫“肉夹馍”。炭炉里烘烤的焦香四溢的白馍用刀从中间切开,然后加上一大勺炖得香气十足、肉汁横流的卤猪肉。威廉看着小吃摊的师傅将大块大块的猪肉剁成细细的肉末,然后夹在白馍之中,他忍不住吞咽口水。因为这味道实在太香了,周围的柏林市民吃起来都特别过瘾。酥脆的白馍配合湿润有味的卤肉,这能不好吃吗?咔嚓——有人在旁边咬开肉夹馍,光是听声音,威廉就觉得很棒。

“这肉夹馍真是太棒了!又脆又香,肉末也很入味。”旁边一位顾客忍不住赞叹道。

“是啊,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另一位顾客也附和道。

但他并没有打算买,因为这里摊位这么多,而他的胃是有限的。他要先看看,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继续往里面走,一个表演糖画的摊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一个中国老者坐在摊位前,手上拿着一勺融化的麦芽糖作画。伴随着他手腕的运动,一条由麦芽糖制作的金鱼糖画完成了。他取了下来,交到他面前的一个小朋友手上。小朋友早就馋得不行,直接开舔了。他家的大人在一旁笑呵呵地摸了摸小朋友的头,而在他身后还有很多排队的小朋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糖画摊位前有一个转盘,转盘上有十几种不同的图案。0.2马克转一次,转到什么就能让师傅做什么。威廉观察了一会儿,金鱼算是不错的一个选择,因为它很好看。如果转到糖饼,虽然糖是一样多的,但糖饼就太丑了。里面威廉觉得最好看的是一个中国龙和一个自行车的造型。

“我要转一个中国龙!”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喊道,眼睛里满是期待。

“好嘞!”老者微笑着,手腕一抖,一条栩栩如生的中国龙就出现在了转盘上。

看了师傅做了五个糖画后,威廉转身离开。因为这东西感觉是给小朋友吃的,虽然新奇好玩,但并不吸引他。他觉得自己看看就行了。

继续往前,威廉看见了一个他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小摊位。摊位上卖的是一种油煎的食品,牌子上写的是“锅盔”的拼音。威廉拼了好几次,勉强掌握了它的读法。他之所以觉得好奇,是因为这种看上去简单的油煎饼,除了里面有肉馅外,它的饼皮居然是开酥的,就像法国的可颂面包一样。

出于对可颂面包的喜爱,威廉花了0.5马克买了一份锅盔。酥脆的面饼层次分明,对威廉来说,就像开酥很好的可颂面包一样。而里面的猪肉大葱馅料则太符合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