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具体如下: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非生物因素** - **光照** - 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例如,在森林中,上层的乔木能够接收到充足的阳光,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生长得较为高大;而林下的苔藓等植物,只能适应较弱的光照,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光照时间也对生物有重要影响,许多植物的开花受日照长短的调节,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如短日照植物菊花,在秋季日照时间缩短时开花。 - **温度** -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温度适应范围。例如,北极熊适应北极地区的寒冷气候,它的皮毛厚实、脂肪层厚,能够有效保持体温;而热带的生物如蜥蜴等,适应较高的温度环境,在低温环境下可能会活动减弱甚至进入冬眠状态。温度还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来说,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较高,生物的新陈代谢旺盛。 - **水分** - 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对于植物而言,水分不足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沙漠环境中,仙人掌通过进化出肉质茎来储存水分,并且叶片退化成刺状,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对于动物来说,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等过程。例如,水生动物如鱼类,其呼吸器官鳃适应了在水中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而陆生动物则有不同的保水机制。 2. **生物因素** - **种内关系** - 种内互助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相互协作,对双方都有利。例如,一群狼在围捕猎物时,通过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追赶,有的负责包抄,提高捕食的成功率。种内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资源而发生的斗争。比如,在植物中,同种植物个体之间会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生长得较为密集的植物会相互遮挡阳光,导致部分植株生长不良。 - **种间关系** -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养料,真菌则为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如岩石表面)中生存。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从人体获取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这是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之一。例如,猎豹捕食羚羊,这种关系调节了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例如,水稻和稗草在稻田中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相互竞争,影响彼此的生长和繁殖。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例如,一片森林就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树木通过蒸腾作用将根部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调节局部气候。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山区,树木的根系能够紧紧抓住土壤,在暴雨等情况下减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此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2.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 动物的活动可以改变环境的物理结构。例如,蚯蚓在土壤中穿行,通过吞食土壤和有机物,使土壤疏松透气,并且其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动物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例如,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一些鸟类食用植物的果实后,通过排泄将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生物与环境之间这种相互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任何一方的改变都可能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