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带着诸葛乔,在二十名护卫护送下,一路出了隆中,直向北面的终南山而去。
诸葛乔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原本只挑了十名护卫的。可是剩余的护卫,听说诸葛亮要去终南山便全部要求跟随。
马车内,诸葛乔问道:“叔父,这终南山就在长安边上。您既然不愿去长安,为何偏要去终南山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乔儿,你知道泰山之雄壮,华山之险峻。可你不知道,这终南山也是一处福地。”
“当年的姜尚姜子牙,张良张子房等人都曾在终南山隐居修道。”
“这终南山不仅有不弱于泰山,华山的风景,更是道家的一处福地。”
诸葛亮对诸葛乔说道:“我未出山之前,因水镜先生之语,荆襄之地皆传送卧龙凤雏之名。”
“我隐居在隆中岗上,那里因此得名为卧龙岗。”
“你可知道,卧龙是我的道号,凤雏是庞士元的道号。”
诸葛亮回忆往昔,“我与庞士元有道号之名在外,虽未正式入道,却也与道家有渊源。”
“我此番上终南山正是想借这一点渊源,解答一些我心中的疑惑。”
诸葛乔闻言微微点头,“没想到叔父还与道家有如此渊源。”
诸葛乔疑问道:“叔父向来以神机妙算着称,心中还有何疑惑需要旁人来解答?”
诸葛亮闻言一笑,“世人所传颂的诸葛亮,或许是一个神。可我也只是一个人呐。”
“是人就免不了焦虑,烦恼和疑惑。”
诸葛亮兀自说道:“一个人就算聪明到了极点,他也有不擅长的东西和看不破的事。这时候恰恰就有明白的人,而他便需要去询问,去求教。”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诸葛乔又问道:“叔父,刚才您所提到的,曾在终南山隐居修道的几个人物都已作古。”
“那现在您上终南山,是要找谁解疑答疑解惑呢?”
诸葛亮笑道:“在以往几十年的纷乱之中,谋士如云,风云变幻之际,无数人都争做了弄潮儿。”
“这世人所不知的,许多大才避世不出,如水镜先生,庞德公等。相比于这两位大贤,我要去拜访的在终南山上的人,是真正的道家之人。”
诸葛亮怅然一叹,“我心中的疑惑,也只有真正的道家之人才能为我解答。”
当然,他也不能完全确定。
他所经历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如果世间真的有神明,那他或许就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