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黛玉:陛下听我讲故事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2483 字 1个月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培安虽对冯渊的文章不敢苟同,但明白自己对海贸的了解不深,所以保留了自己的态度。

而户部尚书何顾谨,对文章内容没啥感觉,皇帝喜欢给个二甲前几名就是了。

总的来说,冯渊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除了朱景洪没人真正认同。

“几位,陛下请诸位便殿相见!”吕通过来提醒道。

一篇文章看完,时间已过去十几分钟,朱景洪已离开现场去了便殿。

几分钟后,众人全都来了便殿,参拜之后方听朱景洪问道:“方才那卷子,诸卿可都看了?”

“回奏陛下,臣等都看了!”赵玉山答道。

“以为如何?”朱景洪又问。

赵玉山知道皇帝想听什么,但在这种牵涉根本的大事上,他是个有原则的人。

便听赵玉山道:“回奏陛下,臣以为……此卷行文不合规制,头重而尾轻,短平而凌乱,偏又提前交卷,可见此人轻狂!”

“朕问的是内容!”朱景洪平静道。

顶着压力,赵玉山谨慎组织语言后,答道:“陛下,此文所言之论,臣以为皮毛之见!”

“自古名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先,民有地而国安,民失地而国乱,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治安之本首在抑制兼……”

赵玉山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已不只局限于品评冯渊文章,反而是在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

老实说,他的这番话得到了其余几位考官的认可,因为他们都受过一样的教育。

当然,除了赵玉山和王培安,其他人虽知这是正道,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还是会暗中掣肘乃至反对。

毕竟,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世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做不到圣人才有的境界。

听完赵玉山的话,朱景洪又看向了王培安,后者深思一番后,方答道:“陛下,臣学识浅薄,不敢妄加评议!

他认可赵玉山的观点正确,却无法证明冯渊的理论错误,所以干脆就回答不知道。

王培安是比较纯粹的人,此刻便践行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念。

“郑卿,叶卿,罗卿,你们都怎么看?”

被问到的三人,面面相觑后依次作答,意思基本和赵玉山相近,但言语要委婉了许多。

听完后朱景洪很失望,于是他有看向了何顾谨。

何顾谨可没想那么多,只听他道:“陛下,臣以为此文上佳,其所言之海贸,每年为朝廷创收多少,在座诸位大概都知道!”

“如此丰厚利益,自然可以富国强兵,又岂能说是无稽之谈!”

然后何顾谨又说了许多,都是在肯定冯渊的论述,可见这位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朱景洪微微点头,而后说道:“所谓推陈出新,你们都以为此问哗众取宠,朕却觉得别有新意!”

“土地是国之根本,难道别的就不能是国本?难道我大明朝两京二十三省,就只能有一个国本?”

“诸位皆位列中枢身居要职,当放眼天下四海,而非独守所涉之一隅!”

“春闱大比,国之要事,望诸卿深体朕意,不负朕之所望!”

一众官员尽皆叩拜,但是否真的认可这番话,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说完了这些话,朱景洪便离开了便殿,而后他便离开了殿内。

随后几位考官起身,便由赵玉山主持议事,讨论这篇文章如何定调。

如果没有朱景洪干涉,冯渊这篇文章绝对会是三甲倒数,可如今形势终究不同了。

几人议来议去,最终还是赵玉山定调,给冯渊定为了二甲之末。

在赵玉山看来,这已是他很大的让步,其他人也觉得差不多了。

唯有何顾谨认为,这件事应该还有风波,皇帝临走时的交代,恐怕不是为了要个二甲之末。

很快又是两个时辰过去,最后一名考生已走出奉天殿,此时已是夕阳西下。

所有卷子全被收齐,将会在明天完成批阅,然后在后天公布皇榜。

乾清宫内,朱景洪拿着冯渊答卷的抄本,又把内容认真看了一遍。

而此刻他已知道,这个冯渊就是当年在金陵,自己搭救英莲时顺道救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