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也附和道:“陛下,孙首辅所言极是。徐贼如今已称帝,野心昭然若揭,招安恐难使其真心归降。白莲教门徒甚多,见朝廷招抚徐贼,必定争相效仿。”

常洛却摆了摆手,说道:“两位爱卿忠心耿耿,但朕实在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

"徐鸿儒已经鼓动了数十万人,官军的军纪你们也是知道的,朝廷再派数万大军过去,山东就化为焦土了。"

"况且建州才是心腹之患,皇太极见山东乱了,必定在辽东生事,到时候蜡烛两头烧,以当前的财力,如何扛得住。”

这一番道理也是无可辩驳,孙承宗、袁可立默然无语。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

次日一大早,常洛召见九卿科道官廷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的坚决主剿,有的坚决主抚,有的主张先剿后抚,有的主张先抚后剿,有的在剿和抚之间反复横跳。

常洛坐在龙椅上,不置一词。

从早上讨论到中午,谁也不能说服谁,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

孙承宗拱手说道:"军情紧急,还是请陛下圣心独断吧。"

常洛沉默良久,说道:"以山东巡抚丁启睿为招抚使,星夜赶回山东。只要徐鸿儒肯放下武器投降,朝廷可以放他一条生路,否则格杀勿论!"

孙承宗道:"陛下圣明!为了逼迫徐鸿儒投降,臣建议朝廷,调集大军前往山东,一旦招抚失败,便全力剿贼!"

常洛说道:"孙首辅言之有理,就这样办吧。着阁部再议一议,从哪里调兵,调多少兵,何日开拨。再议一议,钱从何处出,粮从何处出,如何起运。"

说罢,转身走了。

晌午早过了,阁部大臣早己饥肠辘辘,随便扒了几口饭,又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扯皮拉筋。

丁启睿到北京才两天,屁股都没坐热,又急吼吼地要往回赶,想想临上任时孙传庭对他说的话,直呼命苦。

他收拾好行装,正准备走时,宫里突然来了人,传他到仁德殿觐见。

丁启睿闷闷不乐往仁德殿走,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徐鸿儒在山东起事后,白莲教的另一支在河北武邑与景州交界的白家屯起事,首领于弘志、王好贤。

几乎在同一时间,河北泽县的白莲教徒也起事了,首领康傅夫;河南汝宁府固始县李恩贤也起事了,声援徐鸿儒;四川的白莲教徒更是遍地开花。

一时间到处兵荒马乱,大有天下大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