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巴拉顿湖

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 4578 字 2个月前

易卜拉欣一世一口气订购了五千辆,不过每年的交付数量最多只有一百两辆而已。

第二代蒸汽坦克首先会满足大明陆军的换装需要,然后第二个大客户是郑芝龙。

郑军在非洲南部的扩张,也非常需要坦克。

更何况郑芝龙根本不差钱,自然看不上二手货。

从坦克到铁甲舰,全都要买全新的……

按照目前的产能来计算,兵工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二十年之后。

奥斯曼大使为了讨好易卜拉欣一世,选择了最为顶配的款型。

所谓顶配版坦克,就是发动机用功率最大的,装甲用质量最好的。

不但装备了坦克炮,车顶大炮塔上还安装了一个球形小炮塔。

小炮塔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机枪手!

顶配版坦克上安装了一挺机枪,款式与大明陆军所装备的一模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十连发,也是弹板方式供弹。

每分钟理论射度达到一百二十发,卡弹另算……

为了提高命中率,机枪上还安装了光学瞄准镜,可以让射手看清一百米外的目标。

每个车组编有五人,一人驾驶,两人作为炮手,两人控制机枪。

虽然单车价格高达三万银币,也是物超所值的。

因为昊菁皇帝还下令每车附赠了两把左轮步枪和三把左轮短铳!

你买的若是低配版的话,那得到的赠品就是五个抱枕了……

在五月五日,侯赛因得到了二百五十辆蒸汽坦克,多出来的零头便是全新的第二代蒸汽坦克。

车组已经接受过相关培训,具备直接参战的能力,只不过……

由于缺乏可以称重的桥梁,奥军也没有用来运输坦克的大型船只。

增援部队连坦克带骑兵,都被卡在了多瑙河西岸!

在找不到浅滩的情况下,援军也就无法与侯赛因的主力汇合了。

无法汇合倒是其次,重点在于甚至连战场都无法靠近。

反奥联军包围的是西岸的布达城,奥斯曼援军绕过巴拉顿湖的话。

那就等于直接撞上了对方的包围圈,还很可能被对方给吃掉。

从维也纳到布达佩斯一线,已经遍布了对方的作战部队。

无非是各地由于城镇规模大小,当地驻军多寡而已。

侯赛因有心用这支部队作为诱饵,引对方上钩。

但自己不能及时驰援,与其汇合的话,那鱼饵就真会被利奥波德给吃掉了。

不过好在对方在东岸的佩斯城外围也部署了不少于二十万大军,这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利奥波德此前在包围布达佩斯时,也考虑到了这个重要问题。

由于目标实际上是两个城堡,分别位于东岸和西岸。

所以联军只包围西岸的布达城堡的话,那就等于放任侯赛因的军队与佩斯城内的守军汇合了。

于是将隶属于自己的二十万帝国部队部署在东岸,用来包围佩斯城。

盟友部队跟余下的十五万在西岸,负责围困布达城。

河上的桥梁都已经被己方掌握了,围绕桥梁还建立了多道壕沟,不怕被敌人迅速掌握。

不过东岸部队的指挥官却是一位前法军将领弗雷德里希?绍姆贝格,看名字就很德意志。

因为绍姆贝格的出生地在海德堡,其父是莱茵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的廷官。

绍姆贝格曾在荷兰军队里服役十余年,随后又参加了葡萄牙对西班牙的反击作战。

由于自己属于胡歌诺团伙,又不愿意改变,绍姆贝格的元帅梦在法国戛然而止。

带着一大伙人来到了勃兰登堡,由于其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立刻成为了勃兰登堡选帝侯的军队的总司令。

利奥波德任命其指挥东岸部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绍姆贝格在法军服役期间,一直在名将蒂雷纳麾下效力,对明军以及法军的战术非常了解。

不过坏消息是绍姆贝格是年前就任的,其部队还远未熟悉和掌握新式战术,他本人也只能尽力而为。

此前挖掘战壕的策略就得到了绍姆贝格的大力支持,不论是法军还是明军,都经常使用这种办法来围城,非常管用。

绍姆贝格还建议在必要时刻,用多瑙河的水来浸泡两个目标……

但如果能直接消灭侯赛因的主力部队,那就不用多此一举了。

在汉诺威与巴伐利亚的部队抵达战场后,绍姆贝格便把自己的部队也带到了东岸,这边又得到了索别斯基带来的十万翼骑兵的协助。

这下联军的总兵力真的达到了七十万之巨,两边均有三十五万,这样的兵力部署显得非常合理,而且还能通过桥梁来互相支援。

现在轮到侯赛因为难了,自己的部队等于被多瑙河给切成两半了,而敌军却能依托桥梁来随时汇合。

除非等到冬季再动手,否则就要以少敌多,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三四倍于己方的敌军来决一死战!

这获胜几率就微乎其微了,就算能击退来犯之敌,恐怕也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惨胜了,以后就别想再北上占据克拉科夫了。

侯赛因所能作的就是等待枯水期的到来,看看战区内的多瑙河的水深是否可以下降到让坦克直接渡河的地步。

但是一连等了两个月,水深都没有达到预期,即使达到了河底的淤泥与鹅卵石也会让坦克陷入里面,动弹不得。

解决方案有三个。

要么趁着枯水期,修一座浮桥。

要么将坦克先行拆解,然后运到对岸再装上。

要么干脆用碎石铺满河底,然后用垫着枕木的铁板盖上。

修浮桥的话,侯赛因找不到足够多的船,承重力也难以估量。

拆坦克的话,坦克兵与维修技师只会拆初代版本,新版本拆了之后估计就装不上了。

在水里铺路的难度并不亚于拆装坦克,想来想去,侯赛因也没有采纳任何一个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己部打不过对方的全部兵力。

如果东岸只有这三四十万人的话,那自然是有的一打的。

于是部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派出一支善于游泳的嫡系部队,直接炸掉桥梁!

炸桥的难度并不在于本身,而是河面上遍布着负责巡逻的敌舰,己方士兵很容易被发现。

而且只能从上游下水,利用水的流动性,才能节省体力,抵达目标附近。

连接两城的有五座桥梁,侯赛因认为只要能够炸掉其中的三座,就可以达到大幅度延缓对方援兵过河的速度了。

给炸药包防水也容易,先用多层防水皮布包裹起来,然后外面直接用高温沥青封死就行了。

经过一番挑选,侯赛因组建了一支规模在五十人的突击队。

每人携带一个十斤的炸药包,以游泳的方式靠近目标。

包装好的炸药包提前进过泡水测试,完全没问题,等突击队员吃饱喝足,便可以采取行动了。

即使这批人最后被抓,任务失败,对侯赛因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出发之前,侯赛因承诺,哪怕他们最终战死,其家眷也能得到其十年的薪水。

该计划的成功概率其实并不大,侯赛因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根本没抱有多大希望。

不过在六月十日夜晚,多瑙河上的两座桥梁在两声巨响之后,真的被炸塌了。

由于对方一直没有异动,使得反奥的舰船上的水兵疏于防范,从而给了突击队下手的机会。

但是等突击队抵达桥下之后,发现桥梁的结实程度比预期的似乎要高不少。

与其没把握摧毁五个目标,不如集中所有炸药包,摧毁其中的两座。

队员已经可以清楚地听到桥面上有敌人在交谈,不过并未洞悉他们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