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飞机贺礼

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 1916 字 2个月前

以海军的水面舰艇为例,吨位越大,造价就越高。

相应的,主力舰的服役年限也很长,更重要的是改装空间足够大。

现在万吨级巡洋舰就可以加装对海与对空搜索雷达了,虽然改装也是需要花钱的。

换做五千吨以下的驱逐舰,譬如“吉野”,那基本就废废了……

没有多大改装空间的战舰,肯定会越发的落后,将会更快地退出现役,沦为巡逻船。

而像万吨级以上的主力舰,按照后世衣阿华级的标准,完全可以服役至少六七十年。

有雷达就装雷达,有导弹就装导弹,放个直升机机库也有地方。

在大明帝国成为世界霸主,挑战者里又没有某联盟的情况下。

军事科技发展速度不可能比冷战还快,所以主力舰服役上百年也是可以预见的。

可以说前期投资越大,后期享受安全感的时间也就越长。

对于这方面,朱慈烺以前是给波洛与易卜拉辛都说过的。

印加帝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成立之初,连西班牙人都打不过。

在大明帝国不断扶持下,随着采矿和冶金业的飞速发展,得以大量采购先进武器来提升国防实力。

现在不光自保有余,还能出兵欧洲了,与之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般的神奇变化。

对大明帝国来说,自己生产的武器不断有土豪买单,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对国防的实际支出。

买家提供的虽然不是真金白银,但百分之百是贵金属等价物,通过一系列的市场流通,就能变成一堆堆银币。

原来六级巡洋舰(布吕歇尔)的外销价为三亿五千万,后来升级换代的七级战列舰(国王)的外销价依然是这个价钱。

随着八级战列舰的下水,其外销价也已经接近三亿五千万了。

对客户来说,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战斗力更强的战舰了。

对大明来说,可以通过更新换代的办法来维持高利润。

这才是互惠互利之举,唯有如此才能将生意做得长久。

小主,

朱慈烺决定由位于莫斯科的沈阳飞机制造厂与搬迁到阿斯塔纳的长安飞机厂生产“犀鸟”和“灰头信天翁”,两厂依然拥有生产“火烈鸟”与“黑脚信天翁”的能力。

搬到库尔斯克附近的北都飞机厂,也是大明技术实力最强的飞机制造厂,则负责生产可能是螺旋桨终极版本的“啄木鸟”与“巨嘴鸟”,加上海军需要的“军舰鸟”。

大明总计有五家大型飞机制造厂,全部都具备生产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的能力。

如此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某厂专一生产某款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某型号飞机全部停飞。

劣势就是贪大求全,前期投资注定会很高,因为需要给每款产品都专门设立一条生产线。

通常来说,战斗机有单引擎和双引擎各一条,运输机有一条,轰炸机有一条,直升机有两条(黑鹰与秃鹰)。

合计六条生产线,而且至少六条,在订单暴增的情况下,某款产品可能拥有多达两三条生产线。

大明北方有三家飞机制造公司,分别位于沈阳(用来适应东北的严寒天气)、长安(用来适应西北的风沙天气)、北都(在天子脚下,便于朱慈烺经常莅临指导)。

南方有两家飞机制造公司,坐落在南都(南方人才最为密集的城市且紧邻马鞍山钢铁厂)和广东番禺(方便测试湿热及雨林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