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镇北大将军

“衡阳王忠厚,最重视亲情,不适合出兵,而且他是弟弟,南谯王是哥哥,所以未免有些束手束脚。江夏王是现存的王爷中最为年长的,官位也最高,叫他出手是理所当然。”范晔说。

“五叔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不熟悉兵事,万一失手,那南京就危险了。”刘骏还是不太放心状。

“竟陵王(刘诞)年少勇武,又是陛下的亲弟弟,理应为朝廷出力,辅佐江夏王平定叛乱。”范晔一不做二不休把刘诞也拉下了水,刘诞作为仅次于刘骏的弟弟,也是勇武有加,虽然前一段配合刘骏,算是交了投名状,显然还不够,需要他出面解决皇叔才更妥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善!”刘骏一拍大腿,终于龙颜大悦,再次起身作揖,范晔还礼,两个人一通折腾。

就这样,刘骏任命自己的弟弟刘诞担任扬州刺史,防范刘义宣可能的军事威胁,同时秘密召开皇家会议,大家达成协议,万一刘义宣图谋不轨,由刘义恭负责出面,刘诞配合解决。

为防止北方可能出现的异动,着令镇北大将军杨茁负责所有北方边境的防务,管理边防各州的刺史,本人归皇帝直辖,其他人包括宰相也无权置喙。

在冀州的杨小瓜,看到了八百里加急的圣旨,不由得冷笑连连,这个新皇帝果然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把权谋玩的那叫一个溜,果然是丝丝入扣呢。从表面上,自己做了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那就叫一个位高权重,还管理所有北方边境的军队,可是仔细数数看看。边境上的统帅都是先皇老臣,除了一个薛安都和自己关系不错以外,像什么柳元景、沈庆之、垣护之、裴方明等等,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这帮家伙在朝廷里已经放不下了,但是还忠心耿耿的,皇帝不好安排,只好放到边境上,既可以打仗,又能牵制皇帝的好智囊杨茁杨小瓜,一举三得,至于杨某人是不是很头疼,那他就不管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谁看见那些几朝元老混不吝的将军都会很烦,所以刘骏也很理解那些昏君们为什么杀老臣了,一个个倚老卖老,总想着给皇帝当老师,实在是很一言难尽的。

不过,杨小瓜毕竟是杨小瓜,是一个现代人,脑子里可没有什么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管你是谁,只要是敢触犯我的利益,就算是皇帝也弄你一弄,更不要说一些老将军了,自古以来建设困难破坏容易,杨某人手握几万精锐亲军(实际上是十几万私兵),什么名将,都一边去,自古红颜如名将,不叫人间见白头。你都白头发了,还算个屁的名将,不过是在奈何桥边排队的人罢了。

想明白了这些,杨小瓜微微一笑,他要巡边了。

镇北将军府参谋从事黄豫下达大将军令,要巡视各边境州府,让各地将领提前做好准备。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应最大的并非是杨小瓜麾下的各州,反而是不相干的徐州刺史府的刘义宣。

刘义宣来回踱步,步履匆匆,皱着眉头思索不已,姓杨的这是要干啥呢。对于这个曾经的下属,刘义宣可以说是毫无了解,只知道这个人年少成名,是谢灵运的弟子,文采风流冠绝江南,然后先后得到刘骏和刘义季的赏识,升官极快,才二十几岁就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的大将军职务了,以前他也见过不少少年得意的人,大多爬得高摔得狠,并没有什么好下场,本来不值得他关注,但是此人名义上有十来万兵马,又和自己的辖区挨着,不由得自己不关注,难道是要整合力量在自己的背后捅刀子么?刘义宣摸着下巴想到,这种情况也不得不防呀,于是吩咐道,“来人,请军师来议事。”

军师就是臧质,刘义宣的表亲兼儿女亲家,一向关系密切,刘义宣对他也是颇为信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上一次臧质就想怂恿刘义宣做皇帝,结果没说明白,刘义宣拥戴了刘骏,气得臧质直跳脚,现在看到机会来了,臧质绝不会放过,就说,“王爷,那杨家小儿乃是刘骏的心腹,历来靠着皇帝的宠幸才能爬升的这么快,现在他要巡边这是给我们一个机会了。”

“哦?”刘义宣善于治政,对于战略战术方面就很草包,可以说思想简单四肢也简单,一听臧质这话,不由得扬起了眉毛,表示很惊讶,“含文此话怎讲,细细的说给本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