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驹坐到席案后,景曲则在他身后侧面坐好。这时两人才发现,皇帝不是一个人,他不是一个人……一个大臣跟着进了殿,在景驹对面的席案跪坐好后正在向他行拜礼:“臣陈平,拜见楚王。”
景驹这些天已经从景娥以及景曲的口中对当下秦廷的情况了解了很多,听到是陈平,就知道是当下皇帝驾前最为受宠的上卿,忙不迭的赶紧回礼:“叛王之身,何敢当上卿之礼?”
“好啦好啦,”胡亥虽然已经到这时代一年多了,早已习惯了一帮人不停的行礼还礼,可心中多少还是有点不耐:“外舅和上卿,以后都不要太多礼了,均是朕的卿家,互揖即可。外舅也不要总是叛王叛王的,我说你是叛才是叛,我不说你叛谁敢说叛?以后不要再这样自称。”
“臣知罪。”景驹忙着又向皇帝行礼。
胡亥翻了个白眼,入乡随俗吧,谁让咱们是礼仪之邦呢。
“外舅,我把上卿带来,就是让你们商量一下外舅仍在楚地的那些忠诚之士的安排。典客很快也会前来。”
“陛下要谈政事,臣妾回避一下。”景娥准备起身。
“坐着吧。”胡亥抚着景娥的背,“政事主要是外舅和上卿及典客谈,咱们就在一边听听。”
于是陈平就开始向景驹解释如何利用他被英布打散的那些力量,过了一会儿姚贾也来加入到商谈当中。
陈平和皇帝早就商定好的方略是,除了卧底在项梁军中的人外,其他能把握的力量,无论大小,一部分慢慢向江东吴县一带转移渗透,一部分向彭城、盱眙一带渗透。现在项氏挟王自重,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必须深深的蛰伏起来,待到日后山东叛军攻不进秦川,各股势力之间开始内斗,就可以在最佳的时机出其不意的断掉项氏的全部退路。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军中卧底和潜伏力量通过姚贾的听风阁与咸阳沟通,所需的相关费用,自然也由听风阁转交提供。
景驹和景曲表面上一面听着一面就一些问题和陈平、姚贾商讨,内心中却是越来越惊惧。大秦只要有明君坐殿,愿为大秦效力的人才,那就是顶尖的人才。景驹在想自己那帮以秦嘉为首的草莽在这样的大秦眼中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景曲则在想自己当初卧底咸阳的密谍行为在听风阁主的眼中是多么的肤浅草率……难怪景驹的王庭一触即散,难怪景曲早早的就被人识破。
景曲想到自己还传播过皇帝是昏君,景驹想到自己居然会信了皇帝是昏君,现在这君臣两人看着小皇帝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这样的“昏君”境界可不是自己这般人物所能企及的。
“具体的事情在以后数年中还会出现多般变化,现在的谋划只是一个方向。”胡亥看两方已经商讨的差不多了,“外舅在我大婚后,先以富商的身份暂居於商,景曲可在商县开一个酒肆分号,便于联系。商县到咸阳有快传沟通,消息一日内可往来数次,遇到难决之事,人员往来也费不了几日。外舅可以商贩为由向山东各地建立行商途径,这样也就便于对那些人的沟通联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领诏。”景驹恭敬的一礼。
谈完了政事,姚贾离开,殿外一个宽袍大袖的家伙摇摇晃晃的走了进来,原来是太中大夫叔孙通。
见了一圈礼,叔孙通落座,还未开口说话,内侍又报辅王到。待公子婴刚刚坐定,宗正赢腾、奉常胡毋敬也联袂而来……接下来商讨的事情,就是皇帝大婚的诸般事宜了。
皇帝的大婚礼仪仍是传承于周礼的那套,再由儒家加以归纳提炼,这也是叔孙通大展雄才的时候。按照礼仪要求,大婚过程至少要完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妇。
虽然皇帝将大婚之期定在十月新年到来之时,距离现在还有好几个月,可是这六礼执行下来就需要很多时间。皇帝大婚啊,总不能把六礼浓缩在一天内就全办了,每一礼之间总需要间隔一段时间,每一礼的日子也都需要卜算一番选择吉日。
要是正常情况,这六礼也没什么可商讨的,占卜日期逐个完成就好,皇帝的彩礼也不难办,皇帝娶老婆,对老婆娘家的嫁妆是否丰厚也无所谓。问题在于景驹的身份和到咸阳后住在什么地方,六礼的娘家一方在哪儿。咸阳虽然有景曲置办几处产业,但都是女闾、酒肆,怎么说景驹也是个王,这种地方住着总不合适。
好在我们的小皇帝思虑深远,在把景娥从渭南弄到手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在商县城外不远处建了个大宅院,事先弄了一批仆人侍女什么的,还委了个家老。景驹没到咸阳前,那个大宅比较安静,有周围的人好奇打听的时候,仆人或家老都说这家主人是山东豪商,先是因为山东局势不稳所以在关中置产以备不时之需。可山东现在纷乱,路途不安,所以家主暂时还没到来,不过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