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杨镐离职,丰臣秀吉之死,刘恒婚事的博弈

哗啦啦一下子,在场所有的朝鲜民众都跪下了。

杨镐彻底愣住了,手足无措。

“各位,你们、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一名朝鲜老者抬起头,双目通红地开口。

“朝鲜能不亡国,全赖杨镐大人之恩德。”

“我等朝鲜子民,谢杨大人!”

在场成千上万名朝鲜民众,异口同声。

“谢杨大人大恩大德!”

杨镐看着这一幕,身躯颤抖,久久不能言语。

金幕中,字幕缓缓浮现。

【杨镐对朝鲜人而言,并非只是天兵大将的身份这么简单。】

【当第二阶段的倭军北上,兵锋临近汉城,朝鲜君臣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时,是杨镐孤身前来汉城。】

【在这个最混乱的局面下,杨镐接手了所有朝鲜政务,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稳定了朝鲜君臣和万民之心。】

【也是杨镐领兵一路反攻蔚山,给了倭军几年侵朝战争中最惨痛的一次损失。】

【对朝鲜人而言,邢阶、麻贵并不算什么,杨镐才是那个真正力挽狂澜,拯救了朝鲜的大明天将!】

【杨镐一生所作所为,颇多争议。】

【但在朝鲜人的心中,他确实是来自大明的救星。】

【就在杨镐离开朝鲜没有多久,重病在身的丰臣秀吉性命也走到了尽头。】

“关白!”

“关白大人!”

“爹!”

在画面中,丰臣秀吉闭上了眼睛,气息全无。

这位继织田信长之后,第二个在名义上统一了倭国的枭雄人物,走完他六十余年的人生。

【丰臣秀吉死后,按照他生前的安排,以六岁的儿子丰臣秀赖继承大位,德川家康为首的“五大老”和“五奉行”总计十位大臣共同辅政。】

【国少主疑,师老兵疲的双重打击下,倭军侵略朝鲜的战争再也无法持续下去。】

【更加让在朝鲜的倭军将领们恐惧的是,在丰臣秀吉死前,他已经下令让大约六万人的倭军先行撤军回国,还在朝鲜的倭军只剩下十万左右。】

【而倭国本土则由于更换最高统治者必然会产生的权力真空期,一时间还来不及下令让其他的侵朝倭军回国。】

【丰臣秀吉虽然死了,但倭国方面也知道事关重大,严密的封锁了消息。】

【明军方面,虽然并不知道丰臣秀吉的死讯,可随着大量部队进入朝鲜,明军的南征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

大明兵部尚书,朝鲜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邢阶满面红光,沉声开口道:

“各位,眼下已有十余万大军入朝,各种武器装备也已然准备完毕。”

“本官决议,即刻分兵南下,全歼倭军!”

“东路军,以麻贵为提督;中路军,以董一元为提督;西路军以刘綎为提督;水陆以陈璘为提督。”

“尔等各司其职,胜利就在眼前!”

画面中,明军浩浩荡荡地南下,朝着被倭国占领的朝鲜南方四道之地进发。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啧了一声。

“朕怎么感觉,这一次明军还是打不赢呢?”

太子刘盈闻言,不由颇为疑惑。

“父皇何出此言?”

说话时,刘盈不忘看了一眼身旁的刘恒。

刘恒最近的表现有点奇怪,颇为沉默,基本上不怎么开口。

这让刘盈也比较放心了。

看起来,自己这个弟弟应该不会争夺太子之位。

刘邦笑呵呵地开口。

“朕现在其实已经发现了,明军的问题并不在于底层的将士。”

“单论军队的素质,明军是肯定比倭军强的。”

这番话,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萧何道:

“老臣虽然很少亲自领兵,但看视频也能看得出来,明军每一次正面作战都可以干脆利落地击败倭军。”

曹参笑了笑,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就是朝鲜那个破地方,全是山地,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平原。”

“若是在中原地带决战,倭军早就被明军打得全军覆没不知道多少次了。”

刘邦嗯了一声,总结道:

“关键还是,明军缺乏一个足够优秀的统帅。”

“无论是之前的李如松,还是现在的麻贵、杨镐这些人,都差点意思。”

“什么石星、邢阶,表面上是战场的统帅,实际上从来不上一线。”

“这种用文官制衡武将的制度,简直就是乱七八糟!”

作为曾经的街溜子,奉行垂拱而治道家学派的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在各种方面的底线其实是非常灵活的。

但即便是刘邦这么灵活的底线,也有点受不了明朝的用兵制度了。

吕释之点头道:

“谁说不是呢?皇帝信任主帅,就应该像秦始皇当年信任王翦,陛下信任韩信一样。”

“给前线主帅充分的自主权,主帅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

“若是蔚山之战中只有一个声音的话,无论如何加藤清正也死透了。”

在场的大汉君臣,能开口讨论这件事情的,都是从秦末战乱过来的。

他们对战争有着非常清楚的理解,也很明白怎么样才能打胜仗。

无论是杨镐还是麻贵,两人之中若是任何一个人能在蔚山城时全权做主,情况就完全不同。

想象一下,如果是麻贵当上这个统揽全军的主帅,他还会阻拦李如梅进城吗?

肯定不会。

李如梅是麻贵麾下的将领,他破了内城,麻贵这个主帅就是指挥有功!

不管是杨镐、麻贵之中哪一个人能做到在蔚山城全权做主,其他任何人不得置喙,那蔚山城当时就被李如梅攻破了。

但偏偏杨镐、麻贵两人都不能做主,却又都能命令李如梅。

最终,才导致了功败垂成。

问题太大了。

刘邦淡淡道:

“这个问题不解决,朕依旧不看好明军。”

“战争的结局多半是倭军撤出朝鲜不假,但明军这种情况,那是肯定没办法全歼,不,哪怕是歼灭一半都做不到。”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刘邦散了朝会,离开宫殿。

身后的太监轻声提示。

“陛下,您已经有七天没去皇后那边了。”

刘邦皱眉沉吟片刻,道:

“去薄妃那吧。”

薄姬如今已经被刘邦册封为恭妃,虽然还只是普通的妃子而不是皇贵妃,但也已经属于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几个女人之一。

她也换了一间更大的宫殿。

刘邦木屐踏踏,走进宫殿之中。